市人大常委会督办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落实情况

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 发现一宗函告一宗

2024年08月2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要以硬措施确保耕地应耕尽耕!日前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主任会议,审议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督办我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落实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经过调研组跟踪督办、实地查看,发现个别乡村对耕地撂荒问题不重视,部分撂荒耕地存在复耕复种质量不高等问题,要综合采取措施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提高撂荒耕地复耕率。

利用GPS进行督办“回头看”

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组织调研组多次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深调研,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等,依法开展监督。

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全市累计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超过10万亩,耕地撂荒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在调研和执法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全市多处存在耕地撂荒现象,以点名点事方式指出存在问题,并将问题突出的典型案例写在审议和检查等报告中,相关审议意见和调研报告也印发给了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余瑞芳介绍,为督促问题整改,进一步增强监督的有效性,该工委今年利用GPS遥感定位仪,深入5个县(区),对过去两年未耕种的耕地进行督办“回头看”,了解问题整改情况。此次重点督查了近两年在检查、调研中发现并在报告中指出的15个村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落实情况,复耕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研组走访的部分乡村,个别存在不重视现象,总是以没人种、种粮没钱赚为借口,发动群众复耕力度不够,办法也不多。”调研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撂荒外,部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质量不高,如个别田间杂草丛生,秧苗长势孱弱。

将持续监督大面积耕地撂荒问题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各级政府部门务必把粮食安全责任扛在肩上,以“长牙齿”的硬措施、“零容忍”的态度,狠抓撂荒耕地整治,发现一宗,处置一宗,复耕一宗。

调研组建议,综合采取推进土地流转、耕地集中连片整治、提高种粮补贴等措施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将耕地撂荒纳入村规民约的重点内容,对有利于撂荒耕地恢复耕种的事项作出约定。对报告中提到的未复耕的撂荒耕地,市政府要督促各县(区)须在今年12月底前组织完成复耕复种。同时,全面开展田长巡田工作,把耕地撂荒纳入耕地巡查范围,实现巡田常态化,确保耕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

撂荒地复耕复种也受到人大代表关注。在今年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李慧文、刘淑华提出《关于盘活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的建议》,希望长效化解决耕地撂荒问题。

市农业农村局回应表示,将建立撂荒耕地定期巡查、督查制度,对撂荒耕地实行动态监测,建立压力传导机制,强化巡查督促落实。探索将耕地撂荒管控纳入“田长制”工作内容,常态化开展各级田长及巡田员巡田,及时发现和处置耕地撂荒风险。

持续监督,久久为功。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监督大面积耕地撂荒问题,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利用下基层调研的契机,发现一宗,函告市农业农村局一宗,并要求限期整改。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郭敏 通讯员杨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