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线搭桥引学子归巢逐梦

团市委暑期火热开展系列活动促进高校学子扎根惠州

2024年08月2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高校学子走进惠州企业参观。

高校学子走进惠州企业参观。

75名高校学子以青年的视角深度观察惠州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77所高校团队揭榜结对629个需求项目,在惠州乡村大地上挥洒着青春汗水;3000多个实习岗位,为学子搭建实习锻炼“桥梁”……暑假里,团市委主办的“学子归巢”系列活动火热开展,打造一批与青年发展相适应的活动场景,引领大学生寻访家乡、了解家乡,深入基层一线参与社会实践等形式,营造“近悦远来”的青年人才发展环境,为高校学子扎根惠州搭“桥梁”建“阶梯”。

75名高校学子以青年视角感受惠州发展脉搏

8月15日至16日,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工作局)、团市委联合主办的2024年“学子归巢”系列活动——“大湾区·惠州行”高校学生参观交流活动举行。75名高校学子(其中40%来自国内双一流院校,硕博学子占比30%),按照学科专业分类,分别沿着电子信息产业、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以及生命健康产业3条路线,以青年的视角深度观察惠州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

参观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进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地,惠州蓬勃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给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硕士三年级学生肖云浩说:“我了解到惠州承担了国家两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以及其重大成果产出、在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重要意义,让我重新认识了惠州,也看到了惠州发展的无限潜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二年级学生丁顺表示,虽然他的家在仲恺,但还没近距离走进过惠州的这些企业,这次让他实地感受到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强劲势头,看到惠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所以毕业后他打算回惠州工作,建设惠州。

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助力惠州乡村振兴

这个暑假,惠州学院汝湖“创艺”先锋队的大学生志愿者立足于不同村落的发展方向,链接当地居民的需求,对汝湖镇黄埔村、东亚村、围仔村的绿化规划进行了创意满满的实用改造,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收获了满满好评。

“今年,我们专门开展了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让更多大学生能够将自身所学所长与乡村振兴的基层所需所盼匹配起来,通过精准结对、长期结对,帮助县镇村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团市委负责人介绍,暑假中,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77所高校团队揭榜结对了629个需求项目,626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惠州投身“百千万工程”和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助力惠州乡村振兴。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美美与共”实践团队在龙门蓝田瑶族乡打造了昆虫科普馆,让偏僻小山村变成网红打卡地;惠州学院的“玉米创富”实践团队帮助汝湖实现甜玉米绿色高标准生产,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青年大学生在火热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书写青春华章,为惠州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建“学子归巢”在外联络站,搭实习锻炼供需对接桥梁

记者了解到,我市从2023年开启的“学子归巢”活动,旨在为惠州学子成长成才提供更优服务、创造更好条件、搭建更广舞台,团结和凝聚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青年人才,为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支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人才强市凝聚青春动能。

除了丰富在外学子返乡实践的平台外,团市委还积极在外建立学子联络站,目前已在北京、广州、武汉等地设立学子联络站。团市委打造学子实习、就业、创业“直通车”,实施“展翅计划”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每年暑假都会开发3000多个实习岗位,为大学生搭建实习锻炼供需对接“桥梁”;开展青年学子见习行动,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等募集一批见习岗位,今年面向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实施“青年实干家计划”,目前共统筹了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的15个县域基层兼职岗位供学子选择。

今年,惠州启动了十万人才大招引专项行动,广大学子可点击“惠”聚优才工程云平台,查看招聘信息。我市还建成了10家青年人才驿站,符合条件的来惠求职青年,可以享受3~7天的免费住宿和温馨的社群服务。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回惠创业,惠州建有全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培训交流、导师指导、融资孵化等支持。

“我们将持续开展‘学子归巢’系列活动,不断推动青年人才与青春惠州的‘双向奔赴’,为建起支撑惠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梯队注入青春动能。”团市委负责人表示。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