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沐创。

卓依婷。

陈伟茵。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摄
在中职学校读书等于提前进厂打螺丝?对于职业教育,可能大部分人仍持有“职校生一无是处”“没有未来”的认知偏差,但近年来不少职校生“逆袭”成高校研究生、博士生的励志故事,激发了更多奋斗者和追梦人的前进动能。
开学季,记者采访了三名优秀学子,他们虽然以中高职为起点,但从不为自己设限,而是选择砥砺前行,通过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的华丽转身。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奋斗者和追梦人:只有不懈奋斗,每个人才可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人生的逆袭。
李沐创
用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实现自我超越
从大专到本科再到北京体育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沐创朝着目标一路突破,不断超越自我,他说:“这个过程就是对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
李沐创热爱体育,尤其是篮球运动,但在2017年高考时,他没有如愿考入心仪的体育院校,最后被补录到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动漫制作技术专业。
虽然“说不上很喜欢”这个专业,但李沐创很珍惜上学的时光。他加入了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篮球队,刻苦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大三那年,李沐创一度陷入迷茫,不知未来何去何从。一位朋友建议他提升学历,他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方向,但他起初对自己并没有信心。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篮球队教练、体育学院院长侯振波。“侯院长很支持我,并鼓励我大胆去试试。”李沐创说,老师的支持给了他信心。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他于2020年9月考入东莞城市学院人力资源专业。虽然如愿考上了本科,但受专业限制,他无法跨专业报考体育类专业,这让李沐创感到有些遗憾。
上了本科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部分高校报考体育类的硕士研究生没有专业限制,于是他又萌生了考研的念头,并选定北京体育大学为目标。
李沐创开始专心备考。2021年暑假期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他选择住在同学在惠州租的房子里。“每天6点就起来,每天学习10个小时左右。”李沐创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4月,本科毕业前夕,李沐创得知自己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录取,那一刻他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年7月,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当初也是这么幻想的,然后就这么做到了。”
“其实很多困难都来自于未知。”李沐创认为,只有打破内心的限制,每个人才能走得更远,“有目标且朝着目标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
今年6月,26岁的李沐创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目前正在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努力奋斗。他的新目标是: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运动员提升运动表现。
卓依婷
10年完成“三级跳”,书写逆袭励志故事
“对于未来的求学生涯,我很期待。”卓依婷是广东药科大学2024级硕士研究生,从中职生到高职生,从专升本到硕士研究生,她用10年完成“三级跳”,书写了一段逆袭的励志故事。
今年25岁的卓依婷是陆丰人,2014年她的中考成绩不理想,没能考上高中,她在家人的指导和推荐下,选择到广州市增城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求学路上,卓依婷格外珍惜学习时光,丝毫不敢懈怠。课余时间,她先后参加各种技能训练、比赛。2017年她参加高职分类招考时,顺利考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并在大一下学期转到护理专业。
为什么会萌生专升本的想法?卓依婷说,班主任的指导和学校组织的优秀校友分享会让她印象尤为深刻。“优秀校友努力奋斗,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想成为像他们这样优秀的人。”卓依婷说,在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二期间,她就确定了专升本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卓依婷成功拿到广东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启了两年的本科生活。
进入大学后,卓依婷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弱于其他同学,因此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补充相应的知识,确保不“掉队”。随着学习的积累,她萌生了到更高知识殿堂求学的想法,考研也就成了卓依婷的目标。
为了备战考研,卓依婷除了吃饭、睡觉,把更多时间放在学习上,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由于准备不充分,卓依婷一战考研以失败告终。
卓依婷并没有因此放弃,“我内心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本科毕业后,卓依婷在广州一家医院当护士,一边工作,一边备考。
备考辛苦吗?答案不言而喻。“下班后同事在放松时,我在学习;放假朋友们到处游玩时,我还是在学习。”卓依婷说。今年4月,卓依婷考研成功,被广东药科大学录取。
站在人生新的起点,卓依婷说,她要感谢一路上帮助自己的所有人以及那个不被挫折迷茫困住、始终低头赶路的自己。未来,她也将以读研为新的起点,搏出人生新的精彩。
陈伟茵
“有了目标,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人生的‘起跑线’固然重要,但途中的‘加速度’比‘起跑线’更重要。”陈伟茵说。
陈伟茵是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2018级学生。自嘲为“学渣”的她立志锐意进取、勤奋苦读。最终,她用五年时间,实现从专科到研究生的飞跃。
陈伟茵是广东茂名人,当年她高考失利进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学习工业机器人专业。
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求学的三年时间里,陈伟茵一方面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努力,立下专升本的目标。
“对于有专升本意愿的学生,学院会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陈伟茵说,在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鼓励下,最终她实现“弯道超车”,以较好的专业成绩考取本科,进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攻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在本科求学的过程中,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很努力,他们深深地感染着我。”陈伟茵说,进入大学后,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补充相应的知识,增强知识储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两年的大学生活,开阔了陈伟茵的视野,她也有了新的目标——考研。“有了目标想法,立刻执行,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陈伟茵说,大三下学期,在明确考研目标后,她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每天除了睡六七个小时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在备考的最后一年里,她拒绝了所有聚会,屏蔽了一切影响学习的信息,每天都泡在自习室和图书馆,看书、记笔记,全力以赴备考。
陈伟茵坦言,在考研过程中,她内心也有崩溃的时候,幸运的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为了考研目标相互打气、相互鼓励,自我治愈后又充满力量投入到复习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4月复试,陈伟茵考研成功,被录取为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装备制造)专业研究生。
回顾自己的求学路,陈伟茵说:“人生就是一步一步地‘打怪升级’,有时候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坚持下去,所憧憬的梦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成现实,虽然这个过程很辛苦,却是热烈且热泪盈眶。”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香金群 通讯员温春伟 何晓平 陈志华
图片(除署名外) 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