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园丁”浇灌“心灵之花”

妈妈背着上学的陈斌清华博士毕业回惠州任教传承“爱的教育”

2024年09月10日惠州日报影像
字号:T|T
    2024年9月5日,在母亲李惠云的陪伴下,即将迎来自己第一个教师节的陈斌接受记者采访,此时他表现得成熟稳重且充满自信。

2024年9月5日,在母亲李惠云的陪伴下,即将迎来自己第一个教师节的陈斌接受记者采访,此时他表现得成熟稳重且充满自信。

    2024年9月6日,歇息时间,李惠云为儿子按摩,缓解陈斌手脚长时间不动的情况。

2024年9月6日,歇息时间,李惠云为儿子按摩,缓解陈斌手脚长时间不动的情况。

    2012年7月9日,100多斤的李惠云背着120多斤的儿子陈斌艰难地爬楼梯,手中提的凳子可随时让陈斌坐下休息。

2012年7月9日,100多斤的李惠云背着120多斤的儿子陈斌艰难地爬楼梯,手中提的凳子可随时让陈斌坐下休息。

    2012年9月1日,陈斌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作为儿子“左膀右臂”的李惠云离家全程陪读。

2012年9月1日,陈斌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作为儿子“左膀右臂”的李惠云离家全程陪读。

    2024年9月6日,学校走廊上的墙绘跳跃身影与陈斌形成鲜明对比,但陈斌通过刻苦努力一样散发着光芒。

2024年9月6日,学校走廊上的墙绘跳跃身影与陈斌形成鲜明对比,但陈斌通过刻苦努力一样散发着光芒。

    2024年3月13日,陈斌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大一学生授课,李惠云静静守候在教室后面,课前课后准备都由李惠云来完成。

2024年3月13日,陈斌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大一学生授课,李惠云静静守候在教室后面,课前课后准备都由李惠云来完成。

    2024年9月6日,下班时下雨,李惠云为陈斌穿上雨衣,一起走回宿舍。

2024年9月6日,下班时下雨,李惠云为陈斌穿上雨衣,一起走回宿舍。

    2023年12月14日,陈斌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家乡的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任教,开启人生新篇章。

2023年12月14日,陈斌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家乡的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任教,开启人生新篇章。

新学期开学,陈斌迎来了他的第一个教师节。这位“轮椅上的清华博士”,2023年12月入职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成为一名心理学教师,正经历着初为人师的紧张、兴奋和收获。

成为老师,是陈斌在与疾病的对抗中找到的方向,也是他愿意为之奋斗和奉献的事业。

陈斌1993年出生于惠州,7岁那年确诊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缺陷性疾病,会让人全身肌肉渐渐失去力量。12岁那年,他彻底失去了行走能力,日常穿衣、吃饭、洗脸都需要家人的协助才能完成。

从此,妈妈的背就成了陈斌上学的“路”,陈斌也在“拼尽全力去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梦想。

2012年高考时,陈斌选择了中山大学心理学专业,“希望可以在心理上帮助别人。”大学期间,他参加了一些教育公益项目,看到有学生因为他的帮助重新振作起来,他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老师是传播、发现和创造知识的一个职业,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

大四时,陈斌选择继续深造并萌发了成为一名教师的想法。2016年,他通过保研考试,成为清华大学的直博生。2023年,博士毕业之后,他回到惠州,想找一份高校教师的工作,兼顾教学和科研。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陈斌的经历本身就非常有教育意义,他到我们学校来当老师,就是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钟文宇说。

成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教师后,陈斌主要给大一学生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初为人师的陈斌发现:“做老师挺不容易的,也挺有意思的。”

“不容易”源于其教学经验尚不足,但他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除了向同事和前辈取经,他也会听取学生的建议,将学生喜欢的话题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增强与学生的互动,“确保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

“有意思”则是出于专业敏感性。陈斌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上心理学课时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启发了我的思考,这是否和学生的专业特征、性格特质有关?或许可以就此开展一些研究。”

授课同时,陈斌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今年1月他向学校提出建设积极心理工作室的设想,学校给予大力支持,为其设立了“陈斌积极心理工作室”,并争取到市总工会相关经费支持。目前,陈斌正以工作室为平台,开展两项课题研究,“争取早日做一些成果出来。”

教育和科研不局限于校园。陈斌经常从心理学的角度,给罕见病病友和家属分享应对疾病的方法和经验,为他们带去温暖和希望。同时,他正联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计划将罕见病患者邀请到课堂上,让更多人关注和支持罕见病群体,同时也能丰富教学形式。

从一名罕见病患者,到清华博士,再到高校教师,陈斌的故事传奇又励志。“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和事太多了。”陈斌说,未来要好好工作,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发挥专业特长,为社会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