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文正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锚定“百千万工程” 奋力推动乡村振兴

2024年09月1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博罗柏塘万亩茶园。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博罗柏塘万亩茶园。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市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权威访谈活动走进市农业农村局,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文正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农业农村局将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牵头抓总职责,锚定“百千万工程”,奋力推动惠州乡村振兴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列。

聚焦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一个时期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将充分发挥田长制作用,提升耕地的‘质’与‘量’。”张文正说,我市将通过建强基层网格田长和护田员,定期开展巡查并逐级上报,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

其中,提升耕地“质”的方面,在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的基础上,开展往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回头看”,鼓励各类主体和农户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加快推进我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提升耕地“量”的方面,在对全市未耕种地块图斑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组织对具备耕作条件的地块进行复耕复种,增加种植面积。

与此同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水稻种植大户奖补等惠农政策,解决稻谷烘干、加工物流等制约短板。今年我市将坚决完成省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169.8万亩、产量62.12万吨的年度目标任务。

“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张文正表示,在防止返贫方面,将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强化常态化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聚焦深化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我市将聚焦深化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张文正表示,将有序推进仲恺高新区潼湖镇、惠东县平山街道、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等3个乡镇(街道)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好试点工作。同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用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等资产。联合市纪委监委等部门,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我市将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张文正说,接下来,将加强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供销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鼓励“流转聘用”(土地流转+优先返聘)、“服务协助”,探索“社村合作”、农房抵押融资、闲置农房有效利用等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集体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聚焦产业振兴,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传统优势,坚持一品一策,瞄准短板弱项,全面推动马铃薯、甜玉米、三黄胡须鸡、茶叶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接下来还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张文正说。

当前,我市正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张文正表示,将持续推进2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做好2个省级产业园——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园、龙门县三黄胡须鸡产业园的省级验收工作;推动2022~2024年乡村振兴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投产;大力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全面打造乡村产业发展生力军。

在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方面,有序推进预制菜“补改投”试点、农业农村领域新型储能应用和农业机械电能替代等项目,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聚焦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打造蓝色经济引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

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近年来,我市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种质资源、显著的区位优势,有力的科技支撑、扎实的种业基础,高位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我市积极抢占南海大黄鱼种业高地。位于惠东港口的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全省成功突破大黄鱼人工驯养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已驯养亲鱼3000多尾,力争今年苗种繁育突破千万尾,为全省大黄鱼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当前,我市正着力打造“四区一带”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总体布局,建设前端“四大养殖功能区(名优海水鱼种苗繁育区,贝类、甲壳类繁养区,石首鱼原良种繁育区,深远海养殖示范区)”和后端“一条现代化海洋牧场配套产业带”。

“通过全产业链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了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引领型企业,如恒兴、闽威、海大等,都是海洋牧场建设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张文正说,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依托一级开发主体,积极争取省现代化海洋牧场“补改投”专项扶持资金,推进中国黄唇鱼种源保护与技术研究中心暨南海大黄鱼种业创新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稳步推进巽寮二级渔港升级改造和大亚湾澳头渔港、霞涌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渔港综合服务能力。通过系列举措,推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发展,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我市蓝色经济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通讯员邓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