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诗意栖居

2024年09月21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梅子熟时栀子香》是作家肖复兴的散文集,他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写出了抚慰人心的烟火气。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阳光的描述,它不仅是自然界的恩赐,更是作者情感和记忆的载体。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阳光描绘成一种生活的艺术和智慧。夏天,骄阳似火,街坊毕大妈用一口大水缸装满水,放在太阳底下,火辣辣的太阳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发烫。黄昏时,毕大妈再用这个“溶解”了阳光的水给孩子们洗澡,噼里啪啦,连玩带洗。虽然清风朗月不要钱,阳光也不用钱,但像毕大妈这样能将阳光派上如此用场的人却不多。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阳光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让平凡而艰辛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阳光,是一种味道,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记忆的载体。在《不时不食》中,作者说,随着季节的变化,享受当下时节的食材,这些食材在特定季节,经过阳光的滋养,味道最为鲜美。在北大荒时,作者最喜欢去食堂帮忙,因为可以尽情地在菜园吃西红柿,那西红柿“红扑扑、圆乎乎、汁水丰厚”。后来,作者吃过很多地方的西红柿,但是总觉得不如北大荒的好吃,他说“那北大荒的西红柿被晒得热乎乎的,总有一种太阳的味道”。阳光在作者的笔下,不仅是食物成熟的必要条件,更是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追忆。

阳光,也像一件老物件,是一种情感的传承和记忆的保存。母亲说:“把老阳儿叠起来。”在母亲这里,太阳像卷尺一样,能够折叠。寒冷的冬天,屋子里没有暖气也没有暖水袋,晚上睡觉时,被窝里冰凉如铁。这时,母亲会在中午时分,把被子抱到外面去晒,等被子晒热后抱回屋时,赶紧叠好并铺成被窝状,这样,阳光的温暖会一直储存到晚上。等作者去睡觉时,就会感到暖和和的,甚至能闻到棉花的香味。这温暖的气息,让作者感觉到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温暖无比。在作者笔下,阳光变成了时光物件,承载着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仿佛也沐浴在那片金黄的阳光之下,感受着它的诗意和不凡。原来,这随处可见的阳光,它蕴藏了夏日水缸中的温暖,催熟了北大荒田野上的果实,也曾在童年的被窝里,留下了母亲的爱。

(杨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