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加快建设千亿级高质量发展强县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字号:T|T
    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

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

    博罗坚持制造业当家,夯实产业基础。这是博罗七彩虹AI科技园企业的生产车间。

博罗坚持制造业当家,夯实产业基础。这是博罗七彩虹AI科技园企业的生产车间。

全国百强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首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砥砺奋进,硕果累累。一个个含金量十足的国字号荣誉,是博罗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中交出的高分答卷。

接续奋斗,书写时代新华章。近年来,博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破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大关,朝着1000亿元的目标,发出强有力的冲锋。新时代,新征程。博罗正紧紧抓住环“两山”引领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千亿级高质量发展强县,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产业强县

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排名连续进位

工业兴则实体兴,实体兴则县域兴。博罗县域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主。新中国成立以来,博罗的工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撑起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脊梁。

如今的博罗已经告别了传统产业挑大梁的产业时代,新兴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既有欣旺达、华通电脑、南亚电子、联合铜箔、益利素勒等一众大企业、龙头企业,也有其他新晋的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达1239家,居全市第一。企业的有序发展为博罗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产业根基。

近年来,尤其是“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博罗更是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制造业当家、实体经济为本,用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欣旺达在园洲镇建设欣旺达惠州新能源产业基地、惠州市欣旺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两个大型生产基地落户博罗,其中前者已经连续多年实现总产值超百亿元。位于石湾镇的南亚电子材料(惠州)有限公司,正有序推进第5次增资扩产,剑指铜箔生产行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微细和超细漆包线制造商,德国益利素勒集团在福田镇投资建设其在中国的第二家工厂;大金空调(惠州)有限公司作为大金集团在华南地区布局的第一个生产基地,目前进展顺利,一期厂房正进行生产线调试安装,预计10月正式投产……

一个个企业,一个个项目构建了博罗的产业格局。博罗以新型工业化之“进”,聚力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4个支柱产业,培优育强新型储能、生命健康2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赋能升级现代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构筑支撑产业强县的“4+2+N”产业体系。产业稳如磐石,经济高质量发展,“链长制”无疑成为博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博罗已规划9条重点产业链,包括现代农业产业链(含食品产业链)、生命健康产业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时尚产业(家具、服装)链、新材料产业链、建筑业和规划设计(含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建筑材料、工程勘察设计和总承包等)产业链、新能源(储能)产业链、现代文旅体育产业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以产业链“链长制”赋能高质量发展,力争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

有了良好的产业支撑,在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中,博罗位列第66位,比去年上升3位。这也是自2020年以来,博罗连续5年入选赛迪百强县榜单,且在榜单中实现连续进位。同时,博罗还入选全国产业名县百强、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中国创新百强县(市),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创先类典型县,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中收获满满。

城市品质

推动城市扩容提质,提升县城承载力

高速公路、高铁快线、城市候机楼,让远方不再是距离;文化广场、文化中心、体育场馆,让休闲更加惬意;地标商圈、新晋网红点,让生活拥有更多乐趣……县域高质量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城镇化进程。如今,千年古韵与时代新风交融,博罗正以独特的城市魅力迎来八方之宾。漫步在博罗县城和美丽圩镇,总会在“下一个转角”邂逅城镇的美丽新颜,收获惊喜。

交通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也是城镇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博罗坚持交通先行,以交通拉开城镇发展的骨架。近年来,更是着力打造沟通大湾区、连接粤东北的综合交通枢纽,进而形成经济枢纽、产业枢纽。目前,全县公路纵横交错,不仅打通外联大动脉,还畅通内接毛细血管,通车总里程超4000公里,居全市第一。“四好农村路”建设也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高速公路让博罗与周边城市的连接更便捷。而今,共有广惠、惠河、汕湛、武深、从莞深等8条高速公路从博罗过境,形成“两横三纵”的高速公路路网,全县各镇街实现10分钟上高速。

更让群众高兴的是,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通车,位于麻陂镇的博罗北站正式迎客。从博罗北站乘坐高铁出发,到深圳最快仅需40分钟左右,博罗正式进入高铁时代。2023年9月26日,广汕高铁通车,缩短了博罗与广州、汕尾等城市的交通时间,让出游、出行更便捷,博罗实现“一城三站”。与此同时,持续提高内部道路连通循环能力,加强融深融湾、联莞连穗。

城镇化不仅是兴交通,还在于推动城镇承载力的提升。在县城扩容提质的进程中,博罗将罗阳、龙溪撤镇设街道,形成大县城格局,县城面积由285.6平方公里扩大至447.4平方公里。同时,强化罗阳、龙溪统一规划管理、同城化融合发展。作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博罗还以新型城镇化之“进”,加快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全面提升县城承载力和首位度,让城镇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等持续提升,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博罗大力推动城镇承载力的提升,对标市区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谋划建设县城中央商务区,打造品牌多样、业态丰富、体验感强的优质商圈。更让人期待的是,该县还着力建设县域副中心。以园洲镇和石湾镇为中心,两镇一体规划建设县域副中心,充分突显门户区域服务优势、人口产业基础优势、中医药康养产业优势,强化土地收储、环境整治及开发利用,研究布局建设三甲医院、城市综合体、高端商务等服务配套,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打造珠江东岸创新产业高地、环“两山”引领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现代化生态智慧城市标杆。

县城要美,镇街的美丽圩镇也不能落下。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该县同步推进17个镇街的圩镇建设,尤其在“百千万工程”中,聚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让圩镇更加美丽,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同时,落实“抓两头促中间”要求,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动典型镇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

行政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标准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贫困户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摘帽退出;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20万+,甚至更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博罗的农业农村迎来了大变化、大改善、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脱贫攻坚的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不仅让乡村越变越美,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来到罗阳街道莲湖村,只觉眼前一亮,沿着新铺设的沥青村道往里走,醒目的标识标线与路两边的乡村美景相得益彰。在杨村坑村民小组,农房的外立面统一改造,居民区门前的河经过整治,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乡村的变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目前,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行政村100%达干净整洁标准,90%达美丽宜居标准。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在博罗县,“美丽资源”衍生“美丽经济”,产业兴旺、人民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正在加快形成。在柏塘镇坳头村,每到周末,总有来自深圳、东莞等地的游客亲近自然,体验农事。在湖镇镇下村村,以山茶和兰花为媒,走出一条产业振兴的道路,绘就了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兴村富民,最关键的是要扭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促进产业提效。时下,博罗正紧紧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推进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旅融合,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协同共进。

其中,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落户的契机,做好博罗农产品对接大湾区基地工作,促进农产品“融深”“融湾”。目前,博罗正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本地供销社、村集体和中小农户等多方主体共同推进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供销农场生产合作社”项目。以在泰美镇车村村的供销农场为例,其每年至少为村集体增收17万元,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地租,还能在家门口就业。供销农场成为兴村富民的有益探索,点燃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博罗县还加快打造美丽宜居村、精品特色村,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专业镇,带动该县特色产业发展。

环“两山”建设

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今年,省委作出规划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博罗县,环“两山”引领区涉及石湾镇、园洲镇、长宁镇、福田镇、横河镇、湖镇镇(西部片区)和罗浮山管委会。博罗县正以环“两山”引领区建设为抓手,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新进展。

在环“两山”引领区建设中,我市拟在环“两山”引领区规划建设中国最美旅游公路,总里程约218公里。这条最美旅游公路在博罗范围内涉及4个项目,包括省道254线博罗交界至湖镇镇区段、县道223线长宁镇澜石桥至横河镇罗塘桥段、县道293线增城交界至博罗长宁澜石村段、县道206线博罗交界至酥醪段,合计里程约55公里。其中,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先行示范段(县道223线长宁镇澜石桥至横河镇罗塘桥段)建设。博罗将全力配合做好最美旅游公路建设,通过交通盘活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带动文旅产业集群发展。与此同时,重点谋划打造“两环四联十四射”的环罗浮山交通网络,以交通拉动环“两山”引领区高质量发展。

在环“两山”引领区建设中,博罗还高质量谋划推进产业建设。目前,该县正在编制《环罗浮山中医药康养产业集聚区规划》,谋划构建千亿级中医药康养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文旅康养、健康设备制造、药品食品制造、商贸会展、精准医疗、科技种植等6大产业门类。接下来,还将突出博罗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谋划引进更多康养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等产业。引进一批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的乡村酒店(民宿)项目,锚定全省第一高地的定位,推动环罗浮山乡村酒店(民宿)提质升级,构建现代农旅融合、休闲度假产品体系,为环“两山”引领区注入新的产业动能。

民生福祉

每年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博罗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狠抓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博罗每年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近年来,该县以百姓“点菜”政府“下厨”的方式,每年谋划十件民生实事,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重点民生领域释放积极信号,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里。

博罗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始终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民生大事紧抓不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加快补齐硬件短板。近年来,博罗县第二人民医院、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博罗县人民医院新院、博罗县中医医院新院等相继启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推进,县域医疗整体效能大幅优化,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逐步提升。

教育方面亦是如此。在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基础上,博罗聚焦“有学上”“上好学”,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县域学校布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投入,新建、改建一批学校。仅在县城就新建了博罗中学佳兆业学校、博罗中学中洲实验学校、博罗县第七小学、博罗县第三小学、博罗县第八小学、博罗县第三中学、惠州一中五矿学校等多所新学校。未来,博罗将继续促进全县教育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民生建设缔造幸福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厚实城市幸福感。博罗拿下“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这个分量极重的国字号荣誉。随着文明创建的不断深入,文明之花四处绽放,奉献精神和好人精神不断温暖着人心,让这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博罗将卫生医疗、文艺表演、科普、法律知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送到哪里,大大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博罗将一如既往地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以奋斗的状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所需所盼,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