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王玉平

2024年10月10日惠州日报理论
字号:T|T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把握历史主动的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广东教育实际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重要力量。

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及规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教育培养人才,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并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实现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目标,高校要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重要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用共同发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要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战略协同、目标协同、政策协同、资源协同等的一体化建设,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健康发展。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等院校,坚定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任务是应有之义。高校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协同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教育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掌握丰富知识、锤炼强健体魄、培养高尚情操、增强综合素质,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要对标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定位,完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等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深化产学研结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提升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广东高校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伟大事业,更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旗帜始终在教育阵地上高高飘扬。通过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确保高校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通过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构建教育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通过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统筹调动各方面因素,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好全覆盖传达学习、全方位贯彻落实,切实用全会精神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头脑,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决扛起高校责任,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广州南方学院中医药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