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我市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情况

强化创新服务能力 让政策精准惠及企业

2024年10月22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2018~2023年,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940家增至3499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实现每三年翻番。10月18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主任会议,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市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我市在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接下来提升培育发展水平,打造稳定的科技型人才队伍,强化创新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快我市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步伐。

多措并举促进“小升规”发展

10月17日,全省科技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的好帮手、研发投入的主力军、科研活动的组织者、新技术新企业的孵化器。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具有高新技术和成果转化能力的中小企业,公司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

市人大常委会教工委负责人介绍,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我市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企业家和人大代表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正确部署、采取措施、积极履职,有效促进了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发展。”调研组认为,通过建立双链条阶梯式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助力企业稳步发展,开展重点高企二十强评选、树立中小企业示范标杆等工作,有效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增长。

《报告》显示,2020~2023年财政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市财政分别安排1150万元、2660万元、3560万元和9540万元专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连续4年将年度科技专项资金的80%以上用于高企培育奖补,并为3357家中小企业争取国家、省级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4.33亿元,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在此基础上,落实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推动有条件的县(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奖补,从而有效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有效促进了我市“小升规”企业稳步发展。

正在组建全市科技金融联盟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活水浇灌企业“创新之花”。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科技金融发展,拓宽国有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设立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强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惠州分中心建设,支持仲恺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投融资”试点,建立全市科技投资种子库,解决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融资难题。

“市、区联动推进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惠州分中心建设,正在组建全市科技金融联盟,加强与湾区泛金融机构对接,强化对科技企业金融服务。”调研组了解到,我市支持仲恺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投融资”试点,推动仲恺高新区出台以积分制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服务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超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平台获得银行授信超500亿元,正谋划向全市推广。

《报告》介绍,我市指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推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推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引导太平洋保险、惠州人保公司推出研发保障险、人才创业保险等,强化科技企业创新保障。此外,还通过设立惠州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开展“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专属融资服务”等,促使银行敢贷愿贷,有效推动了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服务精准度仍有待提高

调研组认为,我市可挖掘企业基数仍然不足,一是市场主体总数偏少,二是传统制造产业占比较高,科技含量较低,三是部分企业对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性不高。

“政策激励力度仍然不够,如缺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等,创新服务能力仍然不足。”调研组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涉及多个不同行业,范围覆盖广,不同行业服务需求差异化,目前我市与全国各地一样,在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方面的精准度仍有待提高,如在人才引进服务方面,主要体现在降低人才引进成本,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支持服务的精准度不够高。

在金融服务方面,因银行和担保公司贷款条件多、门槛高,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初创期,缺乏抵押品和信用记录,导致贷款难度大,同时又因自身发展条件欠缺难以实现上市融资,因而金融服务工作很难落实到位。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对技术人才需求较高,技术人才引育能力相对不足。

建议完善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科学培育发展企业,强化评价管理和科技招商,转变工作观念,进一步提升我市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水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打造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性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链主企业”的链条体系。同时,要强化多级联动政策扶持,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强度、具有针对性的多级联动政策扶持,让资金、技术、人才、税务等政策精准惠及企业,避免资源浪费。

在加强人才引进培育方面,要开展科技人才(团队)入库,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探索人才评价标准和机制突破,建议借鉴深圳等地市经验,人才评定不唯学历、唯职称论,如对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产业紧缺人才,采取市场化评价方式,以企业支付薪金所缴纳个税作为认定条件等;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实施“企业进院校”行动,实现向企业“订单式”输送科技人才;完善人才配套服务机制,进一步打造稳定的科技型人才队伍。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还建议搭建平台提升服务,如设立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成立市科技金融联盟,建成市科技投资种子库等,以要素保障促培育发展,进一步强化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能力。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陈瑞凤 李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