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皮加工厂里,工人忙着筛果、开皮、剥皮。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在龙门县龙华镇,一场围绕“小陈皮”铺开的产业链已见雏形。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龙华镇以强镇富民兴村为目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在发展茶枝柑等特色富民产业的基础上,陈皮产业凭借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子承父业承继陈皮晾晒技术
龙华镇素有种植茶枝柑的传统,而茶枝柑是制作陈皮的优质原料。时下正值茶枝柑丰收的季节,也是陈皮晒制的最佳时期。走进龙华镇沙迳社区的杨记陈皮之家加工厂,一股浓郁的柑橘香扑鼻而来。加工厂内,数十名工人正忙碌地进行筛果、开皮、剥皮、晾晒等工序,现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杨记陈皮之家的负责人杨尚展是揭阳普宁人。20世纪90年代末,杨尚展的父亲杨两标便来到龙门种植茶枝柑,逐步发展起陈皮生产销售工作。在父亲的熏陶下,杨尚展不仅掌握了晒制陈皮的技术,还继承了父亲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我爸在2004年开始接触陈皮加工这个行业,至今也有20年了。这几年我开始慢慢接手、继续学习,也有四五年了。”杨尚展说。他深知只有严格把控质量关,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因此,杨尚展严格把控质量关,从茶枝柑的筛选到陈皮的晾晒,每一个环节都遵循着严格的标准和工艺。这种对品质的追求,使得杨家的陈皮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如今,他的加工厂每天加工量达五六万斤。
陈皮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杨尚展聘请了大量当地居民在加工厂就业,为他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我是本地村民,家离这里很近,有空就来这里做散工。”工人邓大姐高兴地说。
陈皮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激发了他们种植茶枝柑的热情。龙华镇功武村村民廖文彬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的果园里,硕大的茶枝柑缀满枝头。
“我们的果园有三四亩,今年第一次挂果,产量1万斤左右。很感谢杨老板过来收购,解决了我们的销路问题。”廖文彬感激地说。此前他担心果子卖不出去或价格不稳定,现在有了加工厂收购,销路有了保障,他的种植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杨尚展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到了茶枝柑的成熟季,他都会按照保底的收购价收购农户的茶枝柑,确保农户的收益。这不仅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也为加工厂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关系。
随着陈皮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茶枝柑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一条完整的茶枝柑种植产业链逐渐形成,从种苗培育、种植管理到采摘加工、销售推广,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协同发展。
如今,小小的陈皮在乡村振兴中“陈”风破浪,在龙华镇这片土地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铺就了一条富民兴村的路子,更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