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助力防治豇豆病虫害。
豇(jiāng)豆(豆角)是市民餐桌上的常见美味,也是国家“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治理蔬菜品种之一。
10月21日上午,在惠阳区永湖镇老围下村,全市豇豆科学用药与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现场会召开,为豇豆绿色种植作示范、划重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惠州加快转变豇豆种植方式,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新豇豆种植模式,新豇豆种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改变了过去随意大量用药、小户分散种植、农残容易超标的局面,豇豆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惠州豇豆产业焕发了新活力。
新模式种植减少农药残留
“花期是豇豆蓟马的重点防治时期,豇豆花期最佳防治时间为早上7时至9时,比下午施药药效提高50%。采用植保无人机防治豇豆蓟马,航线平行于垄飞行,雾滴的分布均匀性和防效更优……”
活动现场,省植保专家为近60名来自各县(区)的植保技术人员、乡镇农技人员、豇豆种植大户,现场讲解示范无人机飞防相关技术。身后,一架无人机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航线,在半空中来回飞行,与此同时,雾滴均匀地喷洒在豇豆地里。
这是惠州市顺欣农业有限公司的豇豆绿色种植示范基地,在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支持和指导下,这里采用了新豇豆种植模式,记者看到,豇豆从覆盖着地膜的一垄垄土地上长出,连片绿油油的豇豆攀爬在交叉搭设的竹架上,长长的豇豆垂落下来,近看如垂帘,别有一番景象。
据了解,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不断开花结果,是一种花豆同期的作物。豇豆喜温喜光,栽培环境适宜害虫发生,近年来,我国豇豆病虫害呈现高发趋势,豇豆病虫害防治已成为制约豇豆产业绿色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目前,豇豆在惠州各县(区)都有种植,年种植面积300多亩,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豇豆陆续坐果能力强,采摘间隔期短,主要害虫农药抗性积累快,部分农户不按要求使用农药,通常通过提高用药浓度和频率来进行防治,易发生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植物保护部部长刘凤沂说。为此,在省农业行政部门推动和植保技术部门的科学指导下,我市开展了新豇豆种植。
市植保专家现场讲解了豇豆病虫发生防控和科学用药技术等。“通过示范和展示黄板、银灰地膜、科学搭架等减少农药使用的绿色防控措施,展示、应用一些高效低毒农药,普及如何选择农药、如何打药、如何施药、如何精准使用药剂,避免使用蔬菜禁用和限用农药、病虫害常用药剂使用浓度和用量等,从而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出品的豇豆产品安全。”刘凤沂说。
建设示范点助力增产增收
“作物生病了再来治疗,成本就大了,能做到提前防控就最好了。以后要将科学与实践结合,用今天学到的新技术,继续优化和改善自己的种植模式和技术。”通过现场学习,种植大户郭长富受益良多。
对于豇豆绿色种植,惠州市顺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川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朱川介绍,基地里的20亩豇豆于今年8月初种下,一个半月后开始有收成。在绿色防控技术加持下,豇豆的品质更好、更安全了。“通过无人机打药,减少了农药使用,投入的成本降低了,豇豆的产量还提高了,以前亩产1000斤,现在提升到1500斤,实现了增产增收。”
“通过建设豇豆科学用药示范点,开展市、县、镇联动,进行广泛宣传指导和普及科学用药关键技术。”刘凤沂介绍,近年来,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技专家,深入全市各县(区),为广大豇豆种植大户提供技术培训、技术跟踪、田头指导,豇豆农药残留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全市豇豆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抽检合格率基本可达98%以上。
刘凤沂介绍,接下来,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将通过继续建设豇豆科学用药示范点,为种植大户展示新技术、新产品,同时做好后期跟踪指导,让老百姓真正做到科学用药、控制用量,避免农药残留超标,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菜农增产增收的最终目的。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