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岭核电站有个“显眼包”

2024年10月30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项目设备安装阶段的临时转运平台由龙门架和上部平台组成。图中黄色部分即为“显眼包”。惠州日报记者罗剑业 摄

项目设备安装阶段的临时转运平台由龙门架和上部平台组成。图中黄色部分即为“显眼包”。惠州日报记者罗剑业 摄

开栏语

在不为普罗大众关注的领域,有不少“神器”在建设惠州、服务民生,助力惠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惠州日报》今起推出“我们身边的神器”系列报道,关注惠州人身边不为人熟知的“神器”,以飨读者。

惠东县黄埠镇太平岭山脚下,太平岭核电项目一期工程1、2号机组半球形的核岛穹顶伫立在林立的塔之间,工地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其中1号机组已进入装料阶段,有望于年底完成建设。听说项目现场有个“显眼包”,在项目机械部助理工程师崔天宇带领下,记者走进项目施工现场,一探究竟。

走到二号机组厂房外围时,记者一眼便明白了:确实是个“显眼包”。在项目一片浅灰色墙体中,亮黄色的它确实显眼极了。它很高,近20米,约相当于7层楼高;它很宽大,宽近8米,长约28米,重约253吨,相当于约84辆小轿车的重量。

它是项目设备安装阶段的临时转运平台,由龙门架和上部平台组成,核岛机组里的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环吊试验台架等大型设备的安装都离不开它。穿过支架林立的厂房内部,记者随崔天宇来到了其上部平台,只见地面两条轨道连接龙门架厂房和常规岛厂房,重达数百吨的各个核岛机组设备就是通过转运平台龙门架吊到上部平台后,落到大型重载运输车上,运输车再沿轨道将它们送到核岛厂房内部。

近日,2号机常规岛最后一个大部件——发电机转子到货,在完成其安装后,这个“显眼包”也将暂时完成其工作使命。“二期工程3、4号机组开工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到时还会用到它。”崔天宇介绍。

这个“显眼包”又大又重,为了让它快速从1号机组“走”到2号机组,太平岭核电项目专门成立了转运平台安装专项团队。因为按传统方法,这个“大家伙”要“走”到2号机组需一一拆解再重新组装调整,整个过程需要花约60天时间。

转运平台安装专项团队深度调研国内外各行业先进经验,借鉴模块化施工的先进理念与实践后,创新提出整体运输方案。“但整体运输难点有二,一是运输时有90度角的转弯,怎么安全地转过去是个难题;二是工地路面并不平稳,如果倾倒将是重大安全事故。”崔天宇介绍,转运平台安装专项团队为此开展了多轮专项研讨和外部专家评审,该方案才得以实施。

最终,转运平台仅用时8小时就“走”到了2号机组,并经2天调整后实现就位,节省了55天工期。这是全国首创的做法,自在太平岭核电站成功实施后,温州市的苍南核电等核电站项目也陆续用上了这一大幅节省工期的创新办法。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通讯员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