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五一路“口袋公园”干净漂亮。
步行在惠城中心区环城西路,人行步道、郁葱绿植、清爽的市容市貌,给人的感觉非常舒适。经过道路品质提升后,环城西路在“小红书”上被网友称为“惠州顶流绿道”。
为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落实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工作部署,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惠州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紧扣“实现人居环境更优、城市质感更好、群众生活更美”工作目标,开展“小更新 大民生”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以惠城中心区为试点,从提升城市风貌和满足市民需求出发,聚焦简化路面杆件、优化地面家具、绿化城市边角等小微空间,统筹各有关单位及属地开展道路环境品质提升和街角“口袋公园”建设工作。计划至2025年完成115个提升项目,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感受城市管理的“温情”。
示范道路
综合整治后街面焕然一新
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城乡环境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
环城西路是惠州市区的主干道,连接着国家5A级景区惠州西湖,是城市形象的一张特色“名片”,也是展现城市治理的重要窗口。为提升道路品质,今年开始,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和惠城区政府等单位及供电通信企业对环城西路进行提升改造。
此前,环城西路道路上的各类杆件林立,秩序杂乱。在全市各部门单位的努力下,将原先设有的156根杆件进行了拆除合并,共计拆除83根,合并保留50根,换新杆件23套/块,对完成拔杆迁箱后的地面重新铺装。
与此同时,对环城西路各类市容市貌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整治清理乱堆放、乱拉挂、乱张贴及乱涂画,规整翻新破损店面招牌83处;翻新公交站亭9座;更新公益广告30个;修整沿线地面约130米电缆沟;更换涉及电缆沟盖板183块;对绿地进行修复补植,并在主要节点布置时花;对公交站台、护栏、路面、果皮箱和绿化带等进行常态保洁清扫……经过综合整治后,环城西路干净整洁,道路畅通有序,街面焕然一新。
小小马路可以做出“大文章”,民生温度就藏在城乡管理提升的细节里。“除了环城西路,市区南坛北路和麦地路及下角东路都是市中心重要道路。路面破损、环境脏乱等问题也困扰着附近居民,成为城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道。
该局将上述道路也作为示范道路品质提升的试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人行道地面铺装、道路绿化、公交站亭、多杆合一(治安、交通视频杆,电子警察,通信杆,各类标识牌)、箱体美化(电箱、通信箱)、树篦及店招等。“通过以线带面,让存量老街‘靓’起来,让居民生活更舒心。”该负责人表示。
“口袋公园”
“城市边角料”扮靓公共空间
一份研究表明,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即便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状态更好。“公园20分钟效应”应运而生。如今在惠州,漫步城市街头,“转角遇见公园”的幸福愿景,逐渐成为现实图景。
在市区桥东新民街上的“书香园”,老人正在跳着健身操,不远处传来孩子们嬉戏玩闹的笑声……
这是利用背街小巷现有条件开辟出的一块城市休闲绿地,是惠州历史名人“三尚书”之一的杨起元讲学的“敦仁精舍”原址,毗邻惠城区第六小学,以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独有特色为设计基础,因地制宜布局了诗墙、绿地、竹篱、花荫,苏东坡、杨万里、杨起元的名篇诗词,让小小街角溢出了悠悠书香。
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如今家门口就有了公园,孩子放学玩耍、老人健身跳舞不用走太远找空地了,方便很多!”市民陈先生说。
近年来,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以开展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为抓手,联合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等有关单位,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社区边角料”,拆除“脏乱差”,以“见缝插绿、增绿提质”的方式推动口袋公园建设。2022年至2023年建成并开放22个“口袋公园”,2024年计划在惠城区再新增建成9个“口袋公园”。
在惠州,每一处“口袋公园”既是精美的园林景观,也是城市的文化景观,老百姓在享受绿色的同时,切身感受历史变迁、城市变化和风土人情。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办事处北侧的“口袋公园”金麒园,以象征小金口“麒麟献祥瑞”的民间传说及麒麟舞文化传统作为公园主题,高度提炼麒麟文化的“形”“神”“色”;市区老船厂旧厂房区的“水门印象”,充分挖掘“船运”文化,打造了“航运时光,水印东江”的主题公园。
“接下来将根据惠州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要求,在新建‘口袋公园’中,为儿童开展各项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因地制宜融入《弟子规》、植物种子IP等元素,为儿童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该局有关负责人说。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相关新闻
各国专家学者认为“公园城市”是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公园城市”理念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新华社开罗11月6日电 第12届世界城市论坛日前在埃及首都开罗开幕。中外专家学者5日在主题为“赋能公园城市: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公园、城市森林促进气候行动与城市经济增长”的边会上,围绕“公园城市”理念进行研讨,认为这一理念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公共空间项目负责人何塞·钟在边会上表示,“公园城市”是中国吸收过去城镇化的经验与传统营城智慧,总结形成的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希望能把中国的实践经验与营城理念分享给更多城市与组织,探索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西莫内·博雷利说,中国有很多城市发展规划,其中“公园城市”这一理念相当新颖。中国注重改善城市生活,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可以为非洲国家提供借鉴。
“公园城市”指数研究中心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石楠表示,作为中国主动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的创新实践,“公园城市”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为期5天的第12届世界城市论坛4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开幕。本场边会由“公园城市”指数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人居署和巴西圣保罗市政府共同举办。
世界城市论坛是由联合国人居署举办的国际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议题涉及城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