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是我省第二大支柱产业,产量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拥有我国最大汽车生产集团比亚迪和连续13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广汽集团及其较完整的供应链。然而,汽车芯片一直是制约我省汽车制造业尤其是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甚至在2021年全球汽车芯片短缺时期出现了断供,因此成为《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需重点突破的产业链短板。作为汽车制造的大省,我省急需优化汽车芯片布局,才能满足智能汽车发展的需要。
首先,大力延长我省汽车芯片产业链,培育世界级企业。一是支持我省汽车芯片企业发展设计、制造和封测全产业链。大力支持我省汽车芯片企业向全产业链发展,如支持华为海思发展制造和封测、粤芯发展封测,形成如同英飞凌在长三角地区布局设计、制造和封测全产业链;大力支持我省有规模的汽车芯片企业向多元化汽车芯片种类发展,如华为海思、比亚迪,发展功率、计算控制、存储、传感器、通信等多类型芯片,培育世界级企业。二是靶向招商国内外汽车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企业;充分了解每个企业需求,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策略,在我省形成汽车芯片全产业链。三是加强我省整车企业与汽车芯片企业之间的联系。定期组织我省整车企业与汽车芯片企业对接活动,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鼓励我省整车企业和一级供应商采用省内汽车芯片,并投资汽车芯片企业,加快汽车芯片企业研发速度和产品多元化,扩大产线和产能,壮大汽车芯片规模。
其次,尽力攻克汽车芯片核心技术,打造创新高地。一是鼓励汽车芯片企业多渠道开展核心技术合作研发。鼓励汽车芯片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共同设立冠名基金、校企合作项目、研究开发中心,共同开展汽车芯片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研发效率。二是提供核心技术交流平台或渠道。充分利用专项资金,加快创建一批以汽车芯片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为目标,由政府、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投入、市场化机制运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汽车芯片核心技术。三是优化核心技术创新环境。加大我省汽车芯片制造工具和原材料核心技术的研发、验证和应用支持力度,积极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公关项目对接,充分利用自主汽车芯片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支持政策,加强汽车芯片领域研究成果产业化。
第三,着力培养汽车芯片专业人才,打造人才集聚区。一是面向全球招聘汽车芯片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梳理汽车芯片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鼓励省内设立集成电路学院的高校面向全球尤其是美国和西欧引进具有该项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并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二是鼓励现有高校的集成电路学院(专业)设立汽车芯片专业或课程,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鼓励省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的集成电路学院和深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分校)、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设置汽车芯片专业或课程,扩大招生规模,根据汽车芯片实际需要制定课程,与国内清华大学、国外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集成电路学院开展合作,培养汽车芯片专业人才。三是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人才培训。鼓励省内有基础的职业技术学院、技工院校和集成电路行业协会设立汽车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专业或培训基地,支持这些机构与制造业企业组建联盟,建设实训基地;组织省内汽车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企业到国内外排名前10的同领域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其研发设计、企业管理、生产制造等先进经验。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