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

以法治力量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4年11月1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日前,惠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召开专题会议,以法治力量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推动惠阳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制定34类共100项攻坚任务

《条例》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以来,惠阳区高度重视《条例》实施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列为区委六大攻坚行动和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之一,作为推动惠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针对《条例》的六十六条内容,逐条明确责任单位,推动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确保《条例》在惠阳有效实施。成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场监管、工程建设服务、政务服务等12个专题工作组,从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投资环境、法治环境、要素保障环境五大方面,制定34类共100项攻坚任务,进一步优化让企业敢闯、敢干、敢投的制度环境。

目前,惠阳区政务服务中心实行“1+11”运作模式,实现社保、医保、税务26项业务“一窗通办”,办事窗口由原来的19个增至27个,周六延时服务事项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推进线上服务“一网通办”,1408项政务服务事项可网上办理,扩大电子证照应用,实现1561个事项材料免提交纸质证照。与深圳龙岗区等地实现217个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湾区通办”自助服务机实现188项东莞通办业务、176项深圳通办业务,均可在自助终端便捷办理,“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310项。

同时,完善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开通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实现诉讼服务“一窗通办”。今年1~10月完成诉前调解成功结案1331宗,网上立案审核通过率提升至95.29%。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保障方面,落实70%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工业项目。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表彰授牌大会暨银企授信签约仪式,共为5家企业授信300多亿元。推动国企成立科创产业母基金,总规模20亿元,重点投向绿色低碳、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截至目前,全区现有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17家,总量全市第三;专精特新企业276家,总量全市第二;“小巨人”企业9家,总量全市第三;高新技术企业817家,总量全市第二。

打造公平有序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座谈会上,执法检查组认真听取了区政府关于《条例》实施情况的汇报。与会代表纷纷结合前期现场检查《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围绕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要素保障、规范行政执法、加大政策宣传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执法部门在维护法律权威的同时,建议采用柔性执法,健全‘不罚’‘轻罚’机制。同时,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与服务意识,确保执法过程中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区人大代表、惠州市益群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昌明建议。

“建议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鼓励创新创业。并通过就业政策、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加大基础设施保障等措施,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和发展机会。”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惠州市和谐居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亚洲建议。

“《条例》第三十五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全面清理地方实施的证明事项,对依法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要逐项列明设定依据、开具单位、索要单位、办事指南等。建议接下来区里要统一镇街规范经营场所证明申请材料,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明智建议。

人大代表们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通过法治化才能真正促进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平等有序竞争,真正打造公平、有序、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建议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公开执法标准和程序,推行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防止随意执法、权力滥用。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要探索推行服务型执法模式,依法实施柔性执法方式,规范各种执法检查,杜绝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行为,做到“无事不扰”。要把责任担当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把企业和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心怀“如我在办”的紧迫感,设身处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助力惠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通讯员宾善立 王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