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的一声响,一方块状的墙皮从天而降,砸在了繁华的市场路口旁,万幸的是当时没有路人经过……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上塘街96号的房屋墙皮脱落情况,一度让人胆战心惊。在桥东街道“党群连心、相约善治”机制推动下,水东东社区党委积极搭建楼栋居民议事平台,为居民拆下了这颗“定时炸弹”。
第一时间封控,找出15个风险点
该房屋位于桥东市场路口旁,外墙采用黄泥浆加外砖装饰,原装修的部分马赛克瓷砖严重脱落,部分墙体明显鼓起松动,随时有脱落砸伤路人的危险。情况迫在眉睫,社区网格员接到群众报告后,第一时间向桥东街道办事处报告,联合街道应急办、建道中心、执法队到现场封控,拉起警戒线、围蔽危险路段,张贴温馨提示,提醒路人注意安全。
经现场摸排,该小区共有14户住户,住宅楼无物业管理,楼栋居民自治缺乏“牵头人”,导致居民楼公共设施无人管护。该路段是通往水东街、桥东市场的必经之路,平时人来人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借鉴之前的成功经验,在桥东街道“党群连心、相约善治”机制推动下,水东东社区党委聚焦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搭建楼栋居民议事平台,通过“线下约”“线上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引导居民当家作主,解决居民烦心事。
随后,水东东社区党委召集楼栋业主和住户召开第一次协调会议,听取业主对外墙维修的意见和建议,推选出业主代表。经专业人员排查评估共有风险点15处,如果外墙全面整改,预算资金需要20多万元,筹款压力大,负担重,业主们意见不统一。
线上“奔约”线下“商约”拿出解决方案
为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社区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即与住户党员联系。党员尹月才热心公益,发挥模范作用,与业主代表钟健芬一起与住户沟通,邀请住户与社区建立住户微信群。
他们搭建线上“双向奔约”平台,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业主解释沟通,通过多种方式查找外出住户联系方式,多次电话沟通及上门拜访,征集业主对维修方案的意见,动员业主共同集资修缮。
从线上“双向奔约”平台到结合线下“大事商约”平台,水东东社区党委、第三方工程队和楼栋居民代表相约在社区居委会,大家就外墙脱落维修的选材、经费、工序等各种细节进行协商。
最终在惠城区民政局、惠城区方志办、桥东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的共同指导下,业主们最终商议决定,采用应急除险整改方案,主要针对已发现的15处外墙脱落风险点进行整改,预算资金约3.6万元,该方案得到业主们一致同意。
随后,业主代表与第三方工程队签订协议,经费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并立即施工排除隐患。近期,上塘街96号楼宇脱落外墙已修缮完工。“太好了,出入门口终于不用提心吊胆了!”住户钟阿姨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水东东社区党委依靠群众,善于发挥居民自治,不断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房屋的排查、整治工作。“接下来,社区将持续用好‘党群连心、相约善治’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辖区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燃气管道入老旧小区安全等问题。安全隐患每消除一处,群众安全就增加一分。”水东东社区党委书记聂宇聪说。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林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