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委六届八次全会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

产业协同从“转移承接”变为“产业链合作”

2024年11月1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阳区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惠阳区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11月15日,惠阳区委六届八次全会召开,会议总结了区委六届六次全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动惠阳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惠阳区委书记谭星海向全会作报告时提出,要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包括聚焦区域协同、经济体制、转型升级、创新动力、城乡融合、民生福祉等六个方面深化改革,全力确保在2029年完成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的改革任务。惠阳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国斌就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

规划建设丁山河绿色低碳产业走廊

惠阳毗邻深莞,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惠州融深融湾的重要门户,实施融深融湾行动是惠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报告强调,惠阳将聚焦区域协同深化改革,深入实施融深融湾行动,深惠协同发展区作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

如何打造这个平台?惠阳将加强产业协同“大联动”、道路交通“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衔接”,举全区之力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全力争取深惠协同发展区上升为省级以上发展平台,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

其中在产业协同“大联动”上,规划建设丁山河绿色低碳产业走廊,与深莞共建一批高水平创新联合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中试孵化基地,协同打造“坪清新”一体化示范区。加快建设“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高端制造产业组团,积极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高新区、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联动发展,推动产业协同从“转移承接”向“产业链合作”转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惠阳在聚焦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方面,重点在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为惠阳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强动力。

国资国企改革上,聚焦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统筹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上,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推出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推动政务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深圳接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实施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调整区对镇(街)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布局新赛道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报告提出,惠阳将聚焦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惠阳现代化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惠阳将完善制造业当家机制体制,从精准延链补链强链的“链长制”,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再到建立传统产业“链式改造”机制,都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在落实“链长制”上,将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基础性地位,以“头部+配套”模式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上,布局建设绿色能源、绿色算力等基础设施,推动AI硬件、储能材料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建立传统产业“链式改造”机制上,着力发展智能家居、健康食品、运动时尚等产业,突破低端锁定打造若干百亿传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同时,惠阳还将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实施“制造+服务”双轮驱动战略,前瞻性预判先进制造业需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三年倍增。打造深圳都市圈现代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引进一批具备较强资源配置能力的供应链“链主”企业。

惠阳将聚焦创新动力深化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体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惠阳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五育并举”体系化改革,启动师生综合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新一轮高企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高价值专利布局,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三级梯队培育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持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企业学院和实训基地,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支持新圩镇建设惠阳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惠阳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报告提出,惠阳将聚焦城乡融合深化改革,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

惠阳将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机制,深化镇(街)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镇(街)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支持新圩镇建设惠阳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持续推进典型镇培育,推动有条件的镇(街)建设第二街区。

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优化村组高质量运行机制,优化组织体系、权责关系、管理模式,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分区分类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加速“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考核制度落地实施,大力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一宗一策”处置闲置用地。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惠阳提出聚焦民生福祉深化改革,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从群众最期盼、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惠阳将依法推进法治惠阳建设,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事后评价制度。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加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社保等公共产品供给。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扎实推进平安惠阳建设,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公共安全效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特约通讯员陈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