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公安在市区道路巡查。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通讯员惠公宣 摄
午夜时分,一场“生死救援”在西枝江大桥展开:惠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通过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巡查发现,一男子在桥上意欲跳江轻生,立即将救援指令下达周边执勤警力。
2分钟内,附近巡逻警力到达现场,随后河南岸派出所、水上派出所等警力梯次增援到位。经耐心劝导、合力救援,民警成功将该男子救下,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如何实现如此快速有效的处置?近年来,为提升社会治安打防管控整体效能,筑牢现代警务体系基座,惠州市公安局着力构建集指挥调度、信息预警、勤务管理于一体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不断推动“情指行”(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建设走深走实,服务基层一线实战,取得良好成效。
截至今年11月9日,惠州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4.30%,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同比下降27.91%,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机制创新 警情处置提速增效
惠州公安机关在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中积极探索,既见证着惠州公安在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也见证着公安机关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7月4日7时42分许,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群众报警称,在惠城区银岭路33号,看到一名男子与一名女子发生纠纷并有肢体动作。接警员快速在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圈定周边警力,形成编组调度,仅用2分钟,距离报警地点最近的巡逻警力就到达现场开展处置,随后辖区派出所也迅速到场增援,调停双方纠纷,制止了一起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行为。
“应对紧急突发情况,快速反应、有效处置。这既是大家默契配合的结果,也得益于我们搭建的这套可视化指挥调度体系。”在市公安局110接报警大厅,民警向记者介绍。
原来,一旦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接到群众报警或巡查发现警情,就会自动以事发地为原点,将相关指令快速下达给最近“同心圆”责任区域内巡逻警力。同时,联合作战、考核监督等勤务保障机制同步发挥作用,为各类案事件快速处置提供实时支撑。
目前,惠州公安通过持续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应用,已经形成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情指行”一体化工作闭环。以惠州市惠城区为例,公安机关围绕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等区域,科学划定103个“1、3、5分钟快速反应圈”,按照“人民群众在哪里,警力就在哪里”的原则,科学设定312条日常巡线,实现巡逻防控“到边到角”,做到路面警情“即发生、即发现、即处置”。
此外,惠州公安积极探索最小应急单元的可视对讲机配备,支撑群防群治工作。惠州市公安局将全市最小应急单元配备公安网对讲机全量上图,在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上开展协同指挥和编组调度。同时,依托公安网对讲机“随手拍”“一键报警”等功能,实现最小应急单元“一分钟自救”能力向发现预防能力转变。
数据赋能 “栅格”精准指导基层打防管控
1月31日,惠东县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惠东县某地盗窃摩托车、电动车有明显抬头迹象,随即通过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栅格”功能进行研判分析,根据研判结果,惠东警情监测小组立即启动警情高发预警机制,办案民警在警情高发的“红斑”区域加强部署,对车辆维修行业、二手车交易市场、废品收购等重点场所展开排查。
通过多警联动、线上线下联合作战,专案组迅速锁定嫌疑人身份及落脚点,并于2月1日19时许,成功抓获嫌疑人7人。经审讯,7人对其自2024年1月以来在该地多次盗窃摩托车、电动车的违法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走进惠州市公安局指挥大厅,民警正使用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栅格”功能模块,对近期突出警情进行梳理。“我们利用大数据模型,按照警情类型、时空分布等特点对其进行梳理,成为后期指导警种和基层所队开展精准打防管控的依据。”
原来,惠州公安创新建立了“栅格”工作模式,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治安区域,以便于精细化统计分析各区域内警情、案件发生情况,将数据具象化、网格化。通过指挥调度平台将巡逻防控、人员预警、案件侦办、警情压控、态势分析等工作与“栅格”结合,精准指导基层打防管控。
“科技赋能现代警务勤务运行新模式,实现精准防控、精准处置,不仅有效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问题,也把许多安全隐患都消除在萌芽阶段,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谈到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应用为公安工作带来的改变,不少一线民警深有感触。
现场态势实时掌控,警力资源一目了然,指挥处置直达一线,风险隐患预先感知。惠州公安通过数字赋能,创新打造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全面提升了智能感知治安动态、精准预测风险隐患、科学决策指挥处置的能力水平,有力助推全市公安工作提质增效。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通讯员惠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