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剥壳机现场演示,增强农户规模化种植信心

花生生产机械化 不费腰还降成本

2024年11月21日惠州日报博罗新闻
字号:T|T
    农机手向农户示范操作花生去石排杂机。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农机手向农户示范操作花生去石排杂机。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日前,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在湖镇镇举行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现场观摩会,通过展示农机在花生收获环节的高效便捷优势,着力提升花生耕种收全流程的机械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农户规模化种植花生增强信心,助推全县花生产业扩面积、提单产、增效益。

现场

机械剥壳分筛,农户纷纷体验

当天,花生联合收割机、脱粒机、去石排杂机、剥壳机等专用机械在会场一字排开、整装待发。绿油油的花生田里,伴随着隆隆的作业声,农机手驾驶花生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前行,为广大农户演示花生机械化收获的过程。

“这是花生剥壳机,晾干后的花生可以在此剥壳,还可以根据果实的大小进行初步分筛。”在一旁的田埂上,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林力夫正为与会人员讲解示范花生剥壳机等农机的功能、原理与优势。

“这里有刚拔出来的花生,谁想上手体验一下?”“很方便,直接将能留种的花生给筛出来了……”农户们纷纷拿起花生体验脱粒机作业的便利。在花生剥壳机前,数名农户蹲在出料口前端详花生果实的破碎率与筛选情况。一旁围观的农户不时拿着手机拍照、拍摄视频记录要点,现场气氛一片火热。

“我的花生下个月就要收了,今天特意过来取经。”种植大户张绍荣在罗阳街道承粮陂村种植了100亩花生。在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带动支持下,他此前已陆续将播种机、无人机飞防等机械化技术引入花生耕种收等各个种植环节,“成本降下来了,效率也提起来了,既方便又省心。”

当天,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还开展了花生优质品种测产工作。据了解,该中心在此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花生品种“粤油390”,具有单株荚果数多、果仁结实饱满、口感较好、抗性较高等优势。经实测,该片20亩花生地平均亩产湿花生超600公斤。接下来,该中心将加大对“粤油390”品种的推广力度,着力助推增产增收。

成效

机械化种植成本较人工降六成

在当天的观摩会上记者看到,拔株、脱粒、剥壳等花生收获工序,在农机的介入下数分钟就可完成。“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下,这些环节都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打击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林力夫认为,较低的机械化程度,是制约花生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种植和收获等重点生产环节主要靠人工,具有播种慢、采收难、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的特点。此外,由于许多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花生产业规模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机械化技术是我们扩大花生种植面积的基础。”湖镇镇新世界蔬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国清介绍,自给自足、小面积种植是周边农户种植花生的常态,“人工拔花生很‘费’腰,而且面积一扩大,光靠人力无暇顾及。”

聚焦花生种植人力消耗大这一痛点,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自去年以来在县内创建了多个示范点,在起垄、播种、田间管理、拔株、摘果等花生耕种收环节引入机械化技术,助力花生种植降本、提质、增效。“经过此前的初步测算,机械化整体种植成本较人工种植可下降约60%。”林力夫说,“除了推动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农机作业的高效便捷优势,增强农户开展花生规模化种植的信心。”

对此,王国清感受颇深。“以本次观摩会的20亩花生地为例,采用人工拔株、脱粒,需要六七个人花10天左右才能完工;而采用农机的话,仅仅只需要一天。”他说,“有了良种良技的配合,明年我们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在提高农事效率的同时,机械化耕种收的优势还在增产上有所体现。“按照今年第一造的经验,机械耕种收的花生亩产比人工种植的提升了约50公斤。”张绍荣说,农机的优势不仅为他后续增资扩产增强了信心,还吸引了周边村民参与到花生种植中。

翻开博罗的农业“家底”可见,博罗栽植花生有300多年历史。在全县花生主产区之一的观音阁镇,优质的沙质土壤为花生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种植的品种多为小粒种,壳薄肉实,色香味美,全镇全年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2015年,观音阁花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

接下来,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将继续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通过现场会、送技下乡等形式,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花生生产全流程机械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助推全县花生产业扩面积、提单产、增效益。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通讯员周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