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我国将进入“冬月”
2024年11月30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据新华社天津11月29日电 时间铿锵向前,四季循环往复,转眼间农历十一月将至。细心的公众在翻看日历时往往会发现,公历12月1日的下方有的对应出现“十一月”,有的对应出现“冬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说。
历史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农历十一月通称冬月。人们常说“寒冬腊月”,其中的“寒”,指的是农历十月,也称“寒月”;“冬”,指的就是农历十一月;“腊”则是指农历十二月,也称“腊月”。这三个月加起来就是完整的农历“冬仨月”。
农历十一月为什么叫“冬月”?这是因为十一月恰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所在月份,即便赶不上,也要用“闰十一月”来补上。宋诗“冬月梅花斗雪新,一枝折赠计偕人”说的就是折下一枝冬月里新开的梅花,送给即将远行的亲人。
罗澍伟说,我国古代,一年分四季,每季各有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比如农历十一月是冬季的第二个月,称“仲冬”。此时节,冬日渐深,冬寒更甚。
十一月还被称为“子月”。这个称呼是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推演而来的。在古代,“子”的对应月份是十一月,“丑”的对应月份是十二月,“寅”的对应月份是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