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四个机制 助力惠州高质量发展

□高俊杰 祁宇翔

2024年12月08日惠州日报理论
字号:T|T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惠州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健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发展等机制,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聚焦健全科技创新引领机制,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要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本次机构改革科技部门主要职责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强化科技工作统筹能力,提升宏观管理效能,强化战略规划、体制改革、资源统筹、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管理职责。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依托中国科学院“两大科学装置”、东江实验室、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通过优化体制机制撬动高端科研发展,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持续迸发创新活力。

聚焦健全产业布局主导机制,强化经济发展韧劲。产业升级是现实生产力的具体表现,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聚焦强化经济发展韧劲,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整合各类招商资源力量,优化联合招商机制和精准招商机制,构建“大招商”“招大商”的招商工作格局。持续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为主战场,探索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区域合作发展新机制,聚焦土地、资金、人才、技术、能耗等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中,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组建更多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注重延链补链和公共服务配套,助力大项目、大产业落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健全绿色发展建设机制,推动产业低碳安全。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围绕“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以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为契机,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全力推进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支持打造绿色低碳园区,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优化调整生态环境议事协调机构,健全绿美惠州生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机制,利用惠州“山、水、林、湖、海”自然资源禀赋,深化绿美惠州扩绿兴绿复绿机制,全面提升城乡绿美生态环境品质,全力打造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构建形成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群,力争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聚焦健全职能清单式管理机制,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围绕打造“有效市场”、建设“有为政府”、构建“有容社会”要求,凸显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深化数字政府建设,着力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职能体系。有序推进市、县、镇三级履职事项清单工作,进一步细化市县部门及镇街职能,科学区分统筹组织、指导监督、承担承办、参与配合等职责,进一步厘清部门间、市县间、县镇间职责关系,推行职能清单式管理,探索职能事项数据化、模块化,为县镇赋能,为基层减负,有效提升政府工作效能,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市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