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张旭华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谢宝树
冬月时节,潮涌湾区。
12月12日,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超大规模智算集群落子惠州,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领先、超大规模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单体项目,为大湾区创新型产业与应用提供算力支撑。
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浪潮下,在算力驱动数字经济迅猛崛起的全新赛场,打造大湾区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惠州何以胜“算”?
(一)
算力,正在引领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颠覆人类生活方式。
人脸识别、快捷支付、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对大众来说,算力就像我们智慧生活背后一只“看不见的手”,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以今年火出圈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为例,其核心软硬件包括AI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决策算法、车联网技术等,其背后就是靠强算力作支撑。
再比如,算力赋能人工智能,常见的图像识别、智能客服、数字旅游、元宇宙、AI数字人,以及医疗、安防领域的应用,也都离不开算力。
得算力者得天下。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底座”之一。
正因如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支持惠州打造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支持惠州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强化全省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产业与应用提供算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无疑是惠州抢抓数字经济制高点、培育发展算力经济的决定性大项目。
冠以“新型”的智算中心项目“新”在哪儿?
首先,培育新质生产力。智算产业,是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惠州智算中心项目全部投运后,可聚集6万卡以上智算集群,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聚焦大湾区新发展。惠州智算中心是润泽科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布局节点,定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超大规模智算集群,能承接大湾区城市群未来发展的智算需求。
最后,瞄准国际化新赛道。润泽科技是全国领先的综合算力中心领域科技公司。比如,其润泽平湖项目已建成长三角区域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算力集群,承载业内头部人工智能企业算力需求。
“大规模智算中心落户惠州,将有效提升惠州城市竞争力。”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随着智算中心建设,将会吸引相关智能产业在惠州集群发展。
(二)
智算,一场决胜未来的双向奔赴,在惠州上演。
“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是润泽科技在大湾区智能算力产业布局中的关键一环,更是加速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介绍说。
润泽科技与惠州的双向奔赴,双方有着怎样的智“算”?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
我们不妨从四个维度,分析惠州建设智算中心所具有的优势。
从区位条件上看,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深圳都市圈副中心,毗邻广深港澳,位于广深莞“一小时生活圈”内。同时,惠州网络时延低、响应速度快,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至广州1.08毫秒、深圳0.45毫秒,能有效满足在大湾区内算力核心客户对网络时延低的要求。
1毫秒有多快?“1毫秒等于千分之一秒。通常,针扎到皮肤人感觉到疼痛的时间是10毫秒,而0.45~1.08毫秒传输时延,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实时算力的低时延需求。”惠州市首席信息官与数据官协会会长易军介绍,大规模智算中心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的算力保障。
从能源供给上看,非化石能源是智算中心的绿色低碳保障。中广核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全容量投运,太平岭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推进……当前,惠州拥有比较完备的风电、气电、核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体系。今年底,全市装机容量将达1330万千瓦以上。
从平台设施上看,惠州下好“先手棋”,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数据产业园首期规划2000亩,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10亿元。如今,水、电、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优质算力项目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和园区平台需求。
从市场需求上看,惠州周边以深港等地区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有大量大模型训练需求以及较大市场空间,但省内的数据中心以通用算力为主、智算较少,无法很好地承接大模型训练需求。周超男说,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将成为助力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引擎。
(三)
胜“算”,惠州如何“算”出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算力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广东省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随着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建成投产,将推动惠州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惠州靠制造业起家、以制造业见长,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为支柱产业。”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澄表示,通过不断夯实算力基础,发挥算力资源先发优势,将进一步推动惠州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大项目还将释放“榕树效应”。近年来,惠州相继引进埃克森美孚乙烯、中海壳牌三期、太平岭核电、“两大科学装置”等超百亿级大项目,资金、人才、创新要素资源加速集聚。
比如,“两大科学装置”和东江实验室,目前已集聚高层次人才450多名,全面建成运行后将长期集聚1500多名高端人才。而惠州智算中心建成后,将吸引更多数字经济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聚惠,推动惠州人才结构更趋优化。
智算中心如何算出新质生产力?据介绍,惠州智算中心将为高复杂度、高计算需求的人工智能应用的训练和推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与技术保障,加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真正释放出产业新动能。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元至4元的GDP增长。可以预见,大湾区的智能化发展,“惠州算力”将成为重要的供给高地。
“数字经济本身是高附加值产业。”林江说,大湾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借助惠州智算中心算力为相关产业赋能,让惠州实现华丽转身,极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