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印象

□青苇

2024年12月15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惠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东江图片社供图

惠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东江图片社供图

我本身是不擅写游记的,一来四处游玩要花钱,而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去过的地方很少;二来学识有限,即便饱览风景名胜,也写不出锦绣文章。然而,此前因公至广东惠州盘桓数日,领略了一番岭南风情,总教人心里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情绪,想诉诸笔端。

赣水南下,几番曲折,众流汇集成东江,至惠州境内,惠州水系密布、纵横交错,一派水绿交融的美丽风光,因此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称。

车辆沿岸疾驰,只见江水如带,水质清冽,沿岸草木丰茂。阳光下波光潋滟,蜿蜒如白练,江岸白堤斜砌,栏杆井然。杨柳依依之下,草地青葱,绿道上行人步履悠然,疏影叠翠,恰如纸上绘就的水彩画。

至下榻的酒店,已是黄昏时分,凭栏远眺,但见江上往来的船只划过水面,卷起一层层浪花,荡漾开去。夕阳余晖下,江面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在水波的荡漾中熠熠生辉。鳞次栉比的大厦间,依然保存着当地老式民居。

天色渐暗,夜色斑斓中,路上人群熙熙攘攘,两侧门店招牌五颜六色,高楼霓虹闪烁,随着江面的细波微澜轻微晃动着,缓慢地飘向远方,让人产生朦胧之感,思绪穿越到千年之前。

古时的岭南一带,很长时间内是贬官流放之地。唐代大诗人韩愈,因谏迎佛骨被唐宪宗贬至岭南,在途中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发出“好收吾骨瘴江边”的悲叹,字里行间向侄孙交代后事,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惠州却有苏东坡。“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清代诗人江逢辰的这句话,概括出了惠州人的文化自信。东坡先生在惠州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即便你没来过惠州,也一定听闻过那首著名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然,我来的不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自然吃不到美味的荔枝。但我想,荔枝“火气”大,一天吃三百颗,怕是要上火啊!

逗留期间,品尝了惠州美食三宝:东江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滋味不必多说。却有一道“淘米鱼”印象深刻,据介绍,此鱼非同凡品,但究竟如何了得已记不清了,仅晓得是在流动的冷水里养成的。老板用来打边炉(涮火锅),先熬一锅雪白翻滚的米汤,把半透明状的鱼片,在米汤中一烫,就硬挺微卷了,捞出蘸酱食之,肉质软滑脆爽与众不同,我顾不得面子,频频伸筷,直吃得“酒醉饭饱,惭愧惭愧!”

吃了美食赏美景,实乃人生快事。惠州风景名胜颇多,然行色匆匆,仅得见西湖一角。工作人员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五湖六桥八景”以及历代名人的文化遗产等。

漫步其间,但见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迎面垂柳依依,柳枝在微风中轻拂着湖面。芦苇青青,野花绽放,百鸟翔集,湖光山色与渚台亭榭交相辉映。

归罢,胡诌几句赠别:

惠州印象

罗浮山下苏公铭,

秀城春色揽古今。

苎萝西子遥相望,

犹有余香入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