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处方做体检 农田吃上“营养餐”

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加持农户因地制宜耕种

2024年12月23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取样、装袋、送检、化验……连日来,有一群人在田间地头、实验室两头跑,忙着“玩泥巴”。

他们是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技特派员(轻骑兵)队伍,此时正忙着开展取土检测,通过给耕地“把脉问诊”,为来年春耕生产下好“先手棋”,以技术加持农户因地制宜耕种,以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体检”了解耕地地力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着力推动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耕地质量是关键,而土壤检测是守护和强化耕地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农技特派员(轻骑兵)队伍紧锣密鼓奔赴各县(区)主要农业生产区开展取土检测,为耕地“体检”。

在惠东县多祝镇一片茶园内,农技人员默契配合,一人手持取样器取土采样,逐步将采集的土壤送入另一人的取样袋中。完成土壤装袋封存后,农技人员又对采样地块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我们采集回来的土样会送进实验室,通过捣碎、风干、研磨、过筛等步骤,针对土壤的氮磷钾、PH值和有机质等15项指标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含量。”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检测与农村能源部部长韦家亮介绍,每项指标检测的方法和所需时间不一,从采样到得出分析结果,一般需要一定时间。“检测数据出来后,我们会及时通过‘农友圈’和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送给农户,指导农户了解耕地地力情况,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避免盲目耕种。”

开展取土检测助春耕

今年晚造水稻抽穗期间,在仲恺高新区幸福村一片水稻基地里,一块稻田叶片呈黄色,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与一旁绿油油的稻田形成了鲜明对比。经过农技人员取土检测,终于找到了问题根源。“有机质偏低,PH值呈微酸性,对照耕地养分等级,建议以后施肥多施有机肥。”电话这头,技术人员手持新鲜“出炉”的检测报告,给稻田“开处方”。“有了技术指导,来年水稻种得好,也能保证收成和收益。”该基地负责人说道。

仲恺高新区沥林镇埔心村村民邓志军种植水稻、玉米和蔬菜多年,过去施肥都是凭“感觉”,现在施肥看“处方”。“以前产量低,就多施化肥,不仅土壤肥力没有提高,农作物生长也容易得病。现在根据检测数据给农田精准配肥,营养跟得上,田里种什么长势都好。”邓志军说。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将土壤检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开展。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三级调研员周博介绍,自今年9月以来,该中心已为惠州多个镇村种植水稻、茶叶、柑橘、药材等的30多个经营主体(农户)开展了取土检测。“抢在明年春耕生产前,将土壤检测报告交到各经营主体和农户手中,全面掌握耕种土壤地力实况,根据测土建议施肥改良,让科技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积极的支撑作用。”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