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引发各界热议

汇聚智慧力量 赋能“百千万工程”

2024年12月29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会议现场。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摄

会议现场。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摄

“现场会的召开,让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未来发展更值得期待”……12月26日至27日,全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引发扎根“百千万工程”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大力支持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各界热议。

当前,全市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开局良好,城乡风貌明显改善,绿美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组织发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推动“百千万工程”迈出坚实步伐。大家纷纷表示,将持续发挥智慧和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期待着惠州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现场会的召开,既是对我们开局起步成绩的检验,又是继往开来推动工作走深走实的新一轮部署。”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国莉说,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我市在开局起步阶段取得了非常好的实绩,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全民投身“百千万工程”的热情空前高涨。“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我们团队在汝湖镇建设了大湾区首个乡村振兴博士驿站,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赋能产业发展,推动绿美生态建设和培育乡土人才,促进汝湖全面振兴。”王国莉表示,接下来,团队将加大乡村帮扶力度,创新模式,培育业态,全方位赋能汝湖“整镇运营”的开展,推进强镇富村惠民项目件件落地,擘画出“七彩汝湖、诗画田园”神韵,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力量。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科技部部长、教授梁乃锋说,现场会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惠州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计划表,攻坚克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明确了目标,部署了重点任务。作为惠州本土高职院校,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着力点,选派93名教师组建19支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与5个县区19个镇街结对帮扶,学校制定52个领域110多项科技服务清单,在农业种植销售技术技能培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立高效栽培示范点等领域产生了明显成效。“接下来,学校将会进一步围绕本次会议精神,深化校地合作,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联农带农上提供更多职教方案,贡献更多职教智慧。”

看了现场会的相关报道,惠州市鹏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平天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作为广东蛋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鹏昌农业通过与国内一流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长期战略合作,走出了特色发展道路,2025年计划邀请更多国内高水平农业专家前来指导,始终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

董平天说,在农业二产方面,鹏昌新加工厂将于2025年建成投产,计划研发超过100种蛋品,为当地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同时,计划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辐射基层农技人员、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新农人、种养大户等,传授现代化种养知识、创业理论等。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第三批广东省青年讲师团成员,董平天表示将做好理论、产业宣讲,让更多人了解惠州“百千万工程”故事。

抢抓机遇,推动农文旅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

“现场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对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有了更大的期待。”一粮文化产业发展(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宁玉燕介绍,地处博罗县域副中心的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自去年开园以来,通过“一店三馆八仓”,共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群众300多人次就业,为32名青年艺术家提供免费展示平台,并建立起300余人的青年艺术家人才库,为博罗县域高质量发展凝聚人才活力。“接下来,我们会紧紧把握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的机遇,以苏东坡16件赏心乐事为主线,创作漫画、动漫、手游等产品,进一步讲好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文化故事,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会为我们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博罗县福田镇徐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广权说,乘着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和“百千万工程”建设的东风,徐田村积极发展农文旅特色产业,通过建立“村委主导、企业运营、村民共建”的整村运营机制,种植特色作物沙葛,打造品牌民宿,将古村落景点化开发建成村史馆,积极举办菜心旅游节等文旅活动,推动村子迎来了秀美蝶变,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120万元。接下来,徐田村将规划搭建文旅产业整村运营平台,聚焦“徐田古村”这一特色文旅品牌,推动全村文旅产业扩容提档,不断优化广大游客在徐田村的游玩体验。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商乡村,未来更可期

“本次现场会,让外界进一步看到城西村的自然风光和产业发展,也是对我们近年来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肯定。”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党支部书记陈火生表示,近年来,城西村引进龙门县百果里农业综合体项目,并通过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参与设计和施工,把城西村逐步打造成一步一景、宜居宜游宜商的花园式村庄。目前,该项目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8.5万元、村民小组收入3万元、村民收入42.5万元,带动当地就业约120人。接下来,城西村村委会将持续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在服务好当前产业项目同时,力争引进更多优质项目,帮助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吸纳更多优秀工匠,以此带动发展,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当前,城西村产业发展带动了一批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就业的同时,产业项目还通过向村民租用闲置土地、农房,让村民获利。“现在,村里不仅比以前干净漂亮了很多,村民的收益也有了保障。”这是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城西村村民陈添明最直观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以前在东莞工作,工资才3000元,现在在家门口干活加上补贴都有8000元。“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庭,感觉很幸福。”他非常希望村里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引进更多优质项目,带动当地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居民黄先生同样感觉幸福满满。“县城旧城区通过改造,变得很像一个旅游景点,特别是晚上开了灯更漂亮。”黄先生说,他晚上经常在旧城区沿着江边散步,看到许多居民和游客打卡拍照,深深感受到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在不断提升。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的同时,县城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今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派出管理和专科团队全面托管龙门县总医院,老百姓在家门口可以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看医生越来越便利,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黄先生说,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未来美好的生活更加值得期待。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黄宇翔 卢泓宇 陈春惠 通讯员钟悦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