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东县巽寮湾。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不少旅居老人在渔业村双鱼岛广场散步游玩。
近期,在惠东沿海各乡镇总能看到不少老年人结伴出游,这些老年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是冲着惠东清新的空气、洁白的沙滩、湛蓝的海水以及温暖的冬日而来。
据了解,这些老年人大多从北方过来,当地称之为“候鸟”。据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粗略统计,“候鸟”人群目前已有近2万人。针对这类人群,沿海乡镇还举办了专项活动,如文艺晚会、美食节等,丰富他们的度假生活,同时,一些酒店也给予一定的住宿优惠。
“候鸟”人群的到来反映了惠东县养老环境的提升,也是近年来大力推动康养产业的成果。据悉,在养老产业发展方面,惠东县探索打造“公建民营”县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创新“以家带站”服务模式,推进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绩。
酒店八成住户为“候鸟”人群
清晨的渔业村双鱼岛广场上,一阵悠扬的萨克斯响起,循声望去,一位老者正在吹奏萨克斯,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倾听。老人叫艾民,今年刚好70岁,重庆人。“第二次来这边过冬。这边环境好,空气好,还认识了很多朋友,教我吹萨克斯。”艾民说。
去年11月底,他跟妻子从老家重庆驾车来惠东巽寮过冬。“前年在这边一起过冬的朋友说吹萨克斯对肺好,有益身心健康,所以就学起来了。”艾民说,朋友来自湖北,这次两人又相约来巽寮过冬。这边气候温暖,空气清新,非常适合过冬。一双儿女在深圳工作,毗邻惠州,春节一家可以在惠东团聚。
广场另一边一群舞者随着音乐跳起了舞蹈。据了解,他们大多来自新疆,同样是来惠东过冬的远方朋友。
来自东北的李阿姨已经连续八年来巽寮湾过冬,“非常喜欢这儿的大海、蓝天以及阳光沙滩。”李阿姨对巽寮的喜爱也感染和带动了她周围的朋友,一对朋友夫妇今年与她相约来到巽寮过冬。
随着2025年元旦的钟声敲响,“醉美巽寮湾·幸福康养季”2025元旦春节·乐居巽寮文旅节推上高潮。文旅节期间,巽寮将开展候鸟艺术团新年文艺晚会、盆菜节等。
据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旅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4年11月底开始,就陆续有“候鸟”人群到达惠东,至12月底,该区酒店近八成住客都是“候鸟”人群,粗略统计有近2万人。
“候鸟”式旅居为当地餐饮、住宿和旅游带来了冬日生机。据巽寮旅游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初到巽寮旅居的人数每年大约有两三千人,后来逐年上升,高峰期达到过万人的居住量。
2024年11月26日,惠东县巽寮卫生院顺利完成了搬迁工作,位于金融街阳光城医疗楼的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惠东县巽寮卫生院新院区项目总用地面积11508.93平方米,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配置100张床位,涵盖急诊、内科门诊、儿科门诊、综合科住院部等多个科室,从硬件设施到人员配备,全方位满足辖区居民及游客日常就医及诊疗需求。
该卫生院很好地补充了惠东沿海医疗卫生系统的空缺,这是惠东县近年来全力推动沿海康养产业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惠东高标准编制健康产业规划,探索以医养融合为核心的健康养老服务综合体构建。惠东县也在持续整合滨海、温泉、森林、医疗等旅游资源,引进建设一批高端康养产业项目和基地,全县大健康产业活力不断凸显。
创新“以家带站”服务模式
说到康养,就不得不说说养老。近年来,惠东县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以社会化改革、集约化整合、多元化供给、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为抓手,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升级长者服务“供给侧”,全力编织养老“幸福网”,努力实现全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2021年,为充分发挥政府资产社会效益,惠东县引入国内知名的专业养老企业,在全市率先探索打造“公建民营”县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是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保健”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同时,通过社会化改革,引进运营企业共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进行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共赢。
同时,惠东县积极探索创新“以家带站”服务模式,推进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整合现有党群服务中心和各类闲置公共用房等资源,综合设置或改(扩)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按照“一中心多站点”原则,统筹推进全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镇街层面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11家,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长者服务站45个,积极探索“以家带站”模式,由“长者照护之家”派出巡回服务队开展八类助老服务,有利推动了该县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截至2024年12月,全县建成11家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100%、乡镇覆盖率75%。
另外,以“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全面覆盖”原则,打造“长者饭堂+长者助餐点+长者助餐队”的助餐服务模式,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改造提升或新建实体长者饭堂(助餐点)、与社会餐饮企业合作等多种途径,逐步构建全域覆盖、布局均衡、服务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特约通讯员叶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