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东横江乡村振兴路。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要求,惠州建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统筹推进”的组织机制,努力构建“县为主体、财政支持、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良性发展模式。
截至2024年11月,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1665公里,所有乡镇全部实现通双车道三级以上公路,1043个行政村、10203个村民小组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路面硬化路,行政村通客运率100%、通标准双车道公路率86%。我市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通达补充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农村地区交通公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惠州成全省首个县级行政区域全域获评“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地级市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有出路。惠州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导性基础工程统筹推进。
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好农村路”建设由市里落实补助资金,并负责定标准、抓督促,县(区)承担建设主体责任,筹集县级建设资金,负责定项目、抓落实,乡镇则做好具体建设项目落地和组织实施工作。
统筹资金是基础,落实责任是保障。我市制定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方案,推进构建农村公路“路长制”组织体系,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尤其是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市人大把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列为市人代会议案,定期组织代表现场检查办理落实情况。同时,我市全面整合用好涉农各类资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涉农工作中,优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占农村投入的36.9%。
2017年,惠阳区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惠城区先后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惠州成为全省首个县级行政区域全域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以上示范县的地级市。
去年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超121公里
在龙门县麻榨镇X206线麻榨至酥醪段,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轰鸣作响,工人正在进行路面平整和清表工作。
作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X206线麻榨至酥醪段全长18.272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村民和游客的便捷通道。
2024年,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全面动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通车。作为交旅融合的“四好农村路”,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主要由高标准县道组成,是惠州全力打造的“四好农村路”4.0版。
据了解,2024年全市预计新改建农村公路项目121.7公里,危桥改造22座,村道安防工程184.9公里,美丽农村路144公里。
“四好农村路”铺就百姓致富路
美丽的农村公路让更多“世外桃源”走出“深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X206线麻榨至酥醪段改建工程开工建设,让麻榨镇罗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志明与沿线村干部和群众十分开心,大家对村里的发展充满期待。“这条路途经6个村,沿线人口约9000人,不仅能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还将带动旅游业发展,我们期待好久了,现在开工建设,大家都特别高兴!”
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依山傍水,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过去,幸福村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生产村。这些年,幸福村立足村情实际,从村容村貌等方面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实现了主干道2.5公里村道黑化,各村组道路、巷道硬底化。
在幸福路旁边,幸福村引进了“千亩”松瑞农业公园和承翰奥莉农场,高质量建设农业生产、田园观光、休闲采摘、农业科普等现代化高科技田园农业综合体。
如今,幸福村已开发生产基地面积800亩,年种植水稻、蔬果等农产品约770亩,年产值470万元。每年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年旅游服务收入约350万元。未来,幸福村谋划打造“产学研游”示范基地,建设美丽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更好地带动村民就业,持续为村集体经济引来源头活水。
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发挥人大立法引领、监督推动和代表聚力作用,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提高治理能力,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建、管、护、营”综合机制,持续推动我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农村公路成为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