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2025年,金融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日至4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释放一系列政策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2025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具有深刻影响。根据2024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我国货币政策取向时隔10多年再次改为“适度宽松”,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围绕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部署:“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在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对此,会议明确相关安排: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顶层制度安排,统一统计制度,强化考核评价,聚焦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
就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而言,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加大工具支持力度;优化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完善绿色金融评估;提高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的支持……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
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部署: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对多个领域风险化解作出明确安排:支持中小银行风险处置,继续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完善和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用好用足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