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侨镇航拍图。
潼湖镇美丽示范主街。
一砖一瓦,构筑起温馨的栖居之所;一步一景,铺展开如画的乡村风光……蓝天白云下,步入仲恺高新区潼侨镇,映入眼帘的是翻新改造后的房屋外立面,色彩斑斓的墙绘,沿着村道延伸,勾勒出潼侨镇宜居乡村实景图。日前,“仲恺高新区潼侨镇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的做法及成效”在惠州市“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汇报。
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必答题。近年来,仲恺高新区扎实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多措并举破解“钱、建、人、发展”四个难题,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出力的生动局面,不断刷新乡村颜值,两年来,全区累计整治农房8537栋(含主街和房屋外立面),推动美丽乡村“一片美”逐步走向“全域美”。
群众“唱主角”,“一村一策”展特色
走进仲恺高新区潼侨镇金星村,柏油村道如项链般环绕,家家户户绿意盎然,农家小楼错落有致,艺术墙绘与绿植相映成趣。放眼望去,连片的白色农房,亮丽的橙色“小披檐”和“腰线”点缀其间,与房前屋后的绿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岭南客家乡村清新质朴的画卷。
镜头一转,从南湖红船到天宫空间站,从青山叠翠到万亩粮田,从现代乡村生活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潼侨镇的沥青村道两旁,曾经斑驳的旧墙已被蕴含“潼侨元素”的主题文化墙绘取代。“以前,房子外立面比较乱,提升改造后,变得整洁有序美观。”谈及村里的变化,住在光明村的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是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如何建设宜居农房?潼侨镇的秘笈是:完善各方力量合作共建机制,紧扣侨乡特色主线,同心同向推动全镇农房风貌向好向美提升,实现从“点上开花”向“面上成景”转变。
“我们让80多名党员和村(居)干部带头,打造样板楼栋邀请村民参观。”潼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党员带头让潼侨镇的美丽蝶变跑出“加速度”。该镇组织600多名党员干部入户宣传,动员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归侨代表等多方力量,发动群众参与;团委则与广东5所高校对接,成立7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为乡村墙绘等16个项目提供支持。
农房风貌提升行动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改造得让群众“唱主角”,潼侨镇充分尊重民意,对每栋房屋的色彩与立面设计,收集归侨、居民代表意见,签订400余份自愿参与升级改造书,听取村民及乡村工匠建议,推行“一村一策”,展现各村特色。
农房风貌改造快速推进,企业与社会资源的引入功不可没。潼侨镇推动帮扶企业发挥自身资本、技术等优势,通过捐款捐物、以工代赈等形式参与农房风貌提升,目前建筑业企业支持资金116.8万元,以工代赈的形式支持75万元,资金技术得到双保障。同时,创新资金筹措方式,以“政府补贴一点、集体投入一点、群众出资一点、企业捐赠一点”模式,引导商会、群众、社会能人等参与,筹集60万元社会资金助力家乡建设。
截至目前,潼侨镇已建成金星村、光明村、菠萝山社区等房屋风貌提升连片示范带,全镇完成533栋房屋风貌提升(主街房屋外立面208栋,农房风貌品质提升325栋),改造“小披檐”517户,潼侨镇正以崭新的风貌,向着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迈进。
方寸之地变致富增收之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主动求变的不仅仅是潼侨镇,2024年,仲恺高新区各镇街在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提升的路上加速迈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步入沥林镇君子营村,农房整洁,庭院生机盎然,村民们积极投身“美丽庭院+”行动;潼湖镇借建筑业央企之力打造美丽圩镇,在圩镇中心区实施美丽示范主街广和段、广和社区房屋立面提升样板、广和片区品质提升等项目,对建筑外立面进行风貌整治,成为潼湖形象新名片……一个个美丽乡村旧貌换新颜,“聚星成火”的变化不断发生在仲恺广袤的城乡大地上。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创新模式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坚持高位统筹”“坚持循序渐进”“坚持多渠道资金保障”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以农房风貌“小切口”推动乡村颜值“大提升”。
“我们通过无人机航拍、实地拍照与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全区重点区域的存量农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全部详细登记造册。”仲恺高新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仲恺高新区结合典型镇、典型村、提升村等重点区域,对需进行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的房屋以及其他行政村重要道路沿线的农房进行了详细摸底,并督促各镇街查漏补缺。截至目前,仲恺已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已提前完成市下达4244栋年度任务,新增503栋任务已于上月16日全部完成。两年来,累计整治的农房达到8537栋(含主街和房屋外立面)。
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钱从哪里来”是一大难点。仲恺高新区按照“四个一点”的要求,拓宽资金来源,强化多元投入。除各镇(街道)财政出资外,区城镇建设专班与各镇(街)动员本地企业参与镇村建设,为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各村党员带头,推动村民踊跃参与自家农房改造。同时区财政安排奖补资金312.4万元与镇村建设资金1000万元,区城乡建设和综合执法局动员建筑企业捐赠530万元,合力破解资金瓶颈,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助力、村民参与的良好资金保障格局。
在推动农房风貌提升的过程中,仲恺高新区积极推动各镇街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庭院、老旧房屋等资源,将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等新业态与美丽庭院相融合,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让庭院“方寸之地”变成致富增收之所,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接下来,仲恺高新区将进一步擦亮“城乡美”的底色,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张曼平 方东生 黄希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