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水电气安全共建蓝手环行动启动

地下管线共防共保新模式全面铺开

2025年01月1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水电气三方代表共同宣读承诺书。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水电气三方代表共同宣读承诺书。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安全运行和民生保障的重要“生命线”。1月13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以及市住建局的统筹指导下,水、电、气共建单位紧密携手共同策划,惠州市水电气安全共建蓝手环行动正式启动,惠州市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惠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诺,进一步提升地下管线安全治理水平。

示范带动,推动管线安全管理水平跃升

记者了解到,惠州市水电气安全共建蓝手环行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确保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安全运行。

当天上午,在惠城区马安镇群乐路道路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惠州市水电气安全共建蓝手环行动举行启动活动,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水电气相关企业负责人等共同见证。

群乐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通信管道开挖工程为此次水电气管线安全共建的示范项目。该项目施工工期为60天,采用人工开挖以及机械开挖的方式,开展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通信管道施工。

施工现场布设了保护水、电、气管线的警示标识、安全宣传海报、横幅以及警示围栏。“在推进三方共建管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制定了详尽的保护方案,确保燃气、供电、给水管线的安全稳定运行。”惠州燃气工作人员介绍,与此同时,水电气三方建立了群乐路项目水电气日常巡查施工信息共享群,一旦发现第三方施工活动,巡查人员会立即在群内共享施工位置及现场照片,以便及时预警并防止施工过程中对水、电、气管线造成破坏。

惠州市水电气安全共建蓝手环行动启动,标志着地下管线共防共保新模式全面铺开,水电气安全命运共同体加速构建。

结对管理,开启多方共建共治新格局

惠州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第三方施工工地数量急剧增加,经统计,每年的在建工地数量超过5600个,管网保护和安全防范难度不断增加。为确保燃气管网安全,一直以来,惠州市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落实治本攻坚专项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省市和行业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通过健全防破挖工作流程、落实签订施工保护协议、加强燃气安全宣传、实施科技强安等系列硬核措施,坚决保障燃气管网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地下管线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管网错综复杂、纵横交织,各权属单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自2024年5月份以来,在市住建局等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统筹推动下,水电气企业相继签署安全共建协议,博罗、仲恺也参照建立了共建机制,筹划实施地下管线联防互保新模式。合作开展以来,水电气三方持续推进和完善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多方联动”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的行动优势,通过采取“网对网、工程对工程”结对管理模式,相继建立信息互通协作机制、分片区定期联合安全检查机制,形成了以党委为统领、以网格互相嵌入为终端的安全共建工作链接网络,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共享、事务共商、问题共解、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地下管线安全治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在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进一步深化同水务、电力的务实合作,加强沟通协调,不断完善问题发现、快速处置、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持续扩大地下管线共防共保工作成效。”惠州市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志浩表示。与此同时,惠州市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将继续深化水电气安全共建关系,凝聚地下管线安全共建合力,全面落实守护城市生命线根本任务,加快健全完善结对机制、联合巡检机制、信息互通协作机制,充分统筹调动内部资源力量参与共建合作。凝聚地下管线安全共建合力,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力量,拓展地下管线安全共建朋友圈,推动安全共建向纵深发展。

在惠州市水电气安全共建蓝手环行动启动活动现场,水电气共建三方一致承诺,将切实承担安全责任,严格按照共建协议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义务,密切沟通对接,深化合作关系,不断探索创新共建模式和方法,携手共护地下管网安全生命线。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