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

2025年01月17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州日报讯 (特派广州记者戴建 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郭敏 通讯员陈瑞凤)1月16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惠州市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并对媒体开放,中央、省、市媒体到会旁听采访。在媒体提问环节,省人大代表、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吉,省人大代表、惠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宇航,省人大代表、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勇分别就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实体制造业深度应用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经济规模总量站上新台阶

202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赋予惠州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等四大战略定位。南方日报记者提问,过去一年,惠州打造新增长极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与成效?

刘吉表示,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是省委、省政府的重托,也是惠州重大历史机遇。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勠力同心、埋头苦干,推动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实效。

经济规模总量站上新台阶。近几年,惠州经济始终保持向上向好发展态势,2024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社消零、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月15日,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和聚碳酸酯项目双双完成最终投资决策(FID),总投资约573亿元的两大项目开启全面建设,这充分表明了跨国龙头企业对惠州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去年以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取得新突破,恒力石化(惠州)500万吨PTA项目满负荷生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顺利试生产。大亚湾石化区连续6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乙烯、芳烃、PTA产能占据广东半壁江山。惠州将突出抓好“延链补链强链”,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力争再用5年时间,推动石化产业整体实力迈入全球第一方阵,打造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我们积极联动广深佛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集群,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转型,形成超高清视频显示、5G及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核心基础电子等五条优势产业链。其中,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当前,重点在数字经济设施和数字化转型赛道上发力,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算力为主的绿色算力集群。以此为依托,我们将积极培育发展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力争2027年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万亿元。

绿色低碳安全发展实现新提升。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构建“风光核气(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现代清洁能源体系,2024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达1345万千瓦,预计2027年超2000万千瓦。大亚湾石化区是全国首批“绿色园区”,‌园区内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达71%,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高达95%。省发展改革委正在联手园区企业规划建设我国首个千万吨级CCS/CCUS集群示范项目,更好助力解决石化新材料项目碳减排。在石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惠州环境空气质量多年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这是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

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的成色更足。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开放包容、活力四射的城市。我们持续擦亮惠民之州品牌,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连续五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连续9年获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优秀等次,2024年成为全省唯一荣获“二星平安鼎”的地级市,群众幸福感长期以来居全省前列。我们将按照未来城市形态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着力构建高端现代、宜居适度的交通格局、产业格局、山水生态格局和公共空间格局,高质量建设“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湾区魅力城市。

刘吉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用脚投票”选择惠州、扎根惠州。过去十年,全市常住人口净增加135万,当前实际管理人口近900万。2024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18万户、新引进各类人才12.6万人。这是惠州经济发展好、就业机会多、城市活力足的有力佐证。我们有信心坚定扛起省委、省政府赋予惠州的使命任务,奋力将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202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并出台建设意见。中新社记者提问,惠州作为引领区重要组成区域,在推进引领区建设上取得了哪些进展?接下来如何高标准建设引领区?

陈宇航表示,惠州将引领区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最有力抓手和重要发展机遇,集中力量先干起来,力争标准更高、做得更好,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作示范。

高起点完善规划体系。邀请国内顶级团队编制相关专项规划,梳理形成重点任务清单,制订实施方案。高标准建设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以“8字形”串联南昆山和罗浮山,链接9镇54村200多处景点;同步构建山上步道、公路本身、滨水栈道集于一体的立体化最美道路系统;以苏东坡16件赏心乐事为主线,沿路规划建设16个主题驿站。

做实项目导入和产业支撑。2024年2月至今,引领区在建项目126宗,总投资348.45亿元;新签约项目107宗,总投资297.84亿元。加快推动主题乐园落户,引进全国十强民宿企业,全力建设广东乡村酒店第一高地。

坚持乡村美学引领,举办建筑艺术计划全球发布会,梳理100多个建设项目设计需求,打造全球设计师、建筑师和工匠的“天堂”。

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在教育医疗上下功夫,增强县城吸引力。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全面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建立县镇村组“四级统筹”机制,在引领区实施行政区划改革。广泛汇聚各方智慧力量,率先启动第二批次央企助力项目,组织典型镇村支书到浙江跟岗实训。

陈宇航说,惠州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未来视野”,打通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通道,推动引领区资源优化功能重构,当好改革创新“试验田”,因地制宜推动强县富民兴村,持续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广泛应用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前景充满期待。对此,香港商报记者提问,企业如何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提质,助力实体制造业发展?

陈志勇建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研发,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广泛应用。推广智能制造模式,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促进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

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政府部门采购制度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开展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品认定。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示范项目和试点工程。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和专利保护,健全公开透明的人工智能动态监管体系,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和企业自律,防范和打击违法行为,引导人工智能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