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李卓伦关注惠州机场如何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

加快推动惠州机场二期及配套交通建设

2025年01月17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自2015年2月通航以来,惠州机场已安全运行近10年。2024年,惠州机场客流量超287万人次。去年底,深圳发布《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提出支持惠州平潭机场打造千万级区域性枢纽机场,与深圳宝安机场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

“惠州机场开航近10年,服务于惠州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机场设施和配套交通已不能满足机场定位和未来发展功能的要求。”省人大代表、惠阳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李卓伦建议,加快惠州机场二期立项和开工建设,配套完善机场综合交通立体网络,助推惠州加快构建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

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

“惠州的区位优势为惠州机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市场需求。”李卓伦指出,深莞惠经济圈2023年经济总量超过5.1万亿,常住人口超过3400万,航空旅客出行以及货运服务需求旺盛。在深圳机场客流饱和的情况下,惠州机场在服务本地的同时应进一步服务好深圳和东莞东部的航空服务需求。

李卓伦认为,在广东省机场一体化的背景下,要按千万级干线机场的目标推动惠州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综合交通体系的支撑作用,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航空与地面交通的顺畅衔接,扩大惠州机场辐射能力,打造湾区枢纽机场,服务深莞惠经济圈。

李卓伦建议,全力协调解决制约惠州机场二期建设的诸多因素,推动项目尽快立项报批,纳入广东省“十五五”投资计划,完成机场建设与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的整体规划。

完善机场快线交通网络

目前,惠州机场配套交通设施缺乏,加快构筑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网络迫在眉睫。惠州机场与周边过境的广惠高速、惠霞高速、惠大高速、莞惠高速没有机场出入口;规划的机场高速周边没有规划大型综合车站;周边没有轨道交通,现有高铁城轨站与机场均不相连。

对此,李卓伦建议,系统谋划提前建设惠州机场配套运输体系。惠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选址已定,目前已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建议以惠州机场为中心,提前规划机场配套运输体系并加快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形成集机场、城际、城市轨道、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以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来实现跨区域、大范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集散,为打造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打好基础。

李卓伦建议,参考广州、深圳枢纽机场在腹地市场的做法,通过引入市场资本、规范市场管理、优化运营模式、适当给予补贴等方式,完善机场快线交通网络,延伸惠州机场服务半径,提高惠州机场区域性枢纽地位。结合机场与腹地市场距离,建议在深圳坪山、深圳龙岗、东莞常平、汕尾(途径海丰)、河源等地设立城市候机楼,并开通配套机场专线。

惠州日报特派广州记者戴建 刘建威 通讯员陈瑞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