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人在惠州苏东坡祠。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1月17日,在惠州东坡纪念馆召开的东坡寓惠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座谈会上,东坡寓惠行迹研究成果报告发布,拓宽了东坡文化的研究视野,为惠州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学术资源。与会专家学者、业界代表等,结合正在开展的2025年惠州市东坡文化月活动,围绕如何保护传承东坡寓惠文化开展深入交流,为惠州打造岭南东坡文化中心出谋划策。
据了解,今年1月份,惠州集中组织开展“东坡文化月”系列活动,进一步擦亮东坡寓惠文化品牌,举办东坡寓惠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座谈会为系列活动之一。
东坡寓惠行迹点有30多个
惠州市水东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彭杰介绍了东坡寓惠行迹研究成果。彭杰从东坡寓惠行迹概述、从定州到惠州、寓惠各行迹点、从惠州去儋州等维度,讲解宋绍圣元年(1094)至绍圣四年(1097)期间,苏东坡在定州、广州、惠州、儋州等地留下的众多足迹,公布了东坡寓惠行迹图,以时空交错的方式,展现丰富的东坡寓惠文化。
彭杰表示,他和团队进行东坡寓惠行迹研究已数年,在市社科联的指导下,用近一年时间完成东坡寓惠行迹研究成果报告。这份研究成果融合了惠州和外地苏学专家的专著、研究,以现代的方式呈现,它改变了以往研究以时间线性为主的特点,加强了空间概念,将东坡经历的事情、所写的诗文等融入空间,丰富了时空展示内容,同时,重视资料挖掘整理,结合文献记载、古今地图,辅以实地考察,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现场。
彭杰介绍,宋绍圣元年(1094)九月二十六日,苏东坡到达泊头镇(今博罗县园洲镇义合村),直到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离开惠州去儋州,苏东坡在惠州居住约两年八个月,先后在合江楼、嘉祐寺、白鹤峰新居居住。
根据统计,东坡寓惠行迹点有30多个,东坡的竹杖芒鞋涉及罗浮山、汤泉、水北村、大云寺、海会院、栖禅寺、罗浮道院、泗洲塔、西村、西新桥、太守东堂、野吏亭、东新桥、李氏潜珍阁、嘉祐寺、钓矶石、白鹤峰,也有未曾游历罗浮山黄龙洞等地的遗憾。
借此次东坡寓惠行迹研究,彭杰和团队揭开了东坡登陆泊头码头、入罗浮山口在何处、博罗香积寺地址、惠州西湖得名等众多疑窦,为后世展现了清晰的东坡寓惠历程。
彭杰表示,儋州北归后,在金山寺,回望自己一生,苏东坡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因此,惠州是苏东坡的功业之城。他建议加强东坡寓惠行迹研究成果的活化利用,继续讲好东坡寓惠故事,助力惠州打造岭南东坡文化中心,进一步促进惠州文旅发展。
活化利用东坡寓惠文化
“东坡寓惠行迹研究成果时空融合,丰富东坡文化研究内容。”惠州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川山表示,惠州东坡寓惠文化的研究应该紧跟时代,从之前的文本研究拓展到文化传播、东坡寓惠文化与经济的融合等,找到新的突破口。他建议惠州抓好东坡寓惠文化的独特之处,做好“人无我有”的部分,另外搭建一个持续开展相关活动、进行东坡寓惠文化推广的平台。
“本次发布的东坡寓惠行迹研究成果报告非常详细、很多亮点,我们可活化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博罗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博罗文史研究专家黄海玉说,苏东坡在博罗到过罗浮山、香积寺等地,在罗浮山曾写下1诗6文,离开罗浮山后还写下有关罗浮山的诗词超70篇,可在罗浮山玄碧湖等地设置东坡文化点位,通过有形的东西将东坡和罗浮山的故事很好地呈现出来。苏东坡还去过两次香积寺,其和香积寺有关的诗文基本上是反映民生的题材,也可在香积寺等地进行相关布置,展现苏东坡的“民本”思想。
市文广旅体局文艺创作室主任曾荣玲认为,东坡寓惠行迹就像独特的、属于惠州的“清明上河图”,每个点都可以用戏剧融合的形式来展示。“在如今故事为王的时代,戏剧取其精髓、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特点能够更好更形象地展示东坡寓惠文化。”曾荣玲说。
推动东坡文化融入文旅
“2024年惠州苏东坡祠、东坡纪念馆参观人数达到60万人次,2025年预计会更多。”惠州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钟雪平说。2022年,惠州市博物馆面向全国征集东坡文献史料,陆续收到其他城市的博物馆、收藏家、高校教授、热心市民等无偿捐赠的实体书籍、古籍善本。目前,惠州东坡文献史料信息中心拥有80多种700余册超过4000卷宋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古籍文献电子书,还有750多种超1200本不同出版社、不同专家学者出版的各类专著实体书。惠州市博物馆将利用好惠州苏东坡祠、东坡纪念馆,更好地传播东坡寓惠文化。
惠州市泽然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泽深说,野岛文化生活社区毗邻惠州苏东坡祠、东坡纪念馆,对传播东坡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过去也设置过与东坡相关的场景,丰富社区的文旅业态。未来,野岛文化生活社区将更加复合:在硬件上,继续设置与东坡文化相关的装置;在业态上,拟推出东坡宴、小剧场等,鼓励商家将东坡文化融入消费场景。同时,考虑与东坡纪念馆联动,如推出集章打卡、知识问答等活动,为社区引流,为传播东坡文化贡献力量。
“东坡寓惠文化丰富多彩,建议进一步推动东坡文化融入文旅行业。”市导游协会副会长刘燕琼说,建议丰富东坡文化的载体,串联东坡寓惠行迹点,丰富旅游路线,给游客提供更多体验产品。同时,在客运站点、广场等城市重要地段,增加与东坡相关的旅游标识,如交通标识、城市IP等,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完善研学旅游设施,设置更多东坡场景的配套和体验。另外,建议开展国家金牌导游话说东坡活动,推广东坡寓惠文化,提升惠州知名度、美誉度。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龚妍 实习生郑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