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再现传统年味

——重温娄子匡《新年风俗志》

2025年01月29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漫长岁月更迭中,围绕年节衍化生成了丰富多彩的风俗,同时因地域差异而各有特色。

在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乙巳年春节,重温研究中国新年风俗的开山之作《新年风俗志》,回望蕴含过往岁月“智慧”的旧风俗、老规矩,无疑会让我们过上有滋有味、年味盎然的蛇年春节。

贴春联、拜年、舞龙、舞狮、祭祖、放鞭炮……春节是热闹的,不论天南海北,每一种演变而发展的传统新年风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对亲人、事业和未来的祈愿。在新年,人们期望自己能拥有好运,并能诸事顺利,也常常用“大吉大利”作为祝福语。

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传统新年风俗,汇聚成有声有色的文化风景,沉浸于饱含浓浓美好心愿和真挚情感的传统新年风俗氛围里,又怎能不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所感动呢?

春节是古老的,自古以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习俗,而又充满新鲜与活力,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春节风俗经历着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中国作为饮食文明的大国,对过年这一团圆时刻的饮食尤为讲究。你看!广东广州的煎堆、油角、芋虾、九层糕等美食令人垂涎,江苏淮安的莲子茶、鸡糕等别具特色,河南五簋八广肚席装满热忱……在美食丰盈的当下,舌尖上的中国年已出现诸多新的变化,一道道或传统、或新潮的美食,在家人团聚的新年里,勾起中国人心底熟悉的味道,唤醒那些记忆深处的爱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年俗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慢变化,既有不合时宜的旧俗被淘汰,也衍生出受人追捧的“新年俗”。如在该书中所收录的风俗中,有赌博、劝酒等习俗,早已淡出人们的新年生活。而广东汕头的英歌舞、福建福州的游神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新年民俗,因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极具艺术感的表现形式和新的时代内涵的注入,成为春节里走红的民俗。

时至今日,人们迎年、忙年、贺年不断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网购年货、视频拜年、云端聚会等,新的过年方式并未降低人们内心期望的“年味”,而新的理念正在使年俗形态变化发展,持续丰盈充实。

或许有一天,春节会淡化为日历上的一个寻常的符号,定格成为记忆里的一种颜色。然而,只要我们心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保持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赓续传承,不变的节日必然如约而至,新年永远会在我们的生活里绽放。

(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