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在单位食堂竟然吃到了热气腾腾的饺子。这让我憧憬过年时光的同时,陡然心生疑问:小小一个饺子,缘何广受大家喜爱呢?
由于“饺子”与“交子”谐音,除有“更岁交子”之意,不同地方有不同习俗。西安的酸汤水饺,衡水的猪肉白菜饺,四川的钟水饺,沈阳的老边饺子,山东的高汤水饺,上海的锅贴煎饺,扬州的蟹黄蒸饺等都代表了当地风俗。而且,不同馅的饺子包含了不同饮食文化,如芹菜饺寓意勤劳务实,大葱饺寓意大富大贵,韭菜鸡蛋饺象征长久安康,茴香大肉饺寓意香甜美满,鲜虾鱼肉饺象征年年有余。
民间谚语“出门饺子进门面”“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等,便是饺子与百姓生活的生动写照。而简简单单一句“好吃不过饺子”,更是把中国人对饺子的喜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记得儿时因家境贫寒,吃饺子的机会少得可怜。有一年春节,为了能让我们几个孩子吃上一顿带肉的饺子,父亲赶做了四把木凳,想拿到集市上换两斤猪肉回来包顿饺子吃。可那天,父亲一大早骑自行车到二十多里外的集市摆摊设点,在寒风中饿着肚子守了一天,也没卖出一把凳子。眼看镇上的肉铺就要关门,父亲只好找肉铺老板商量,总算用四把凳子换了三斤猪油回来。除夕夜,母亲在灶房里用猪油和白菜粉条拌馅,用大锅煮饺子,我和哥哥一边煨火一边守在锅边馋得直流口水。好不容易等到母亲捞出一个热腾腾的饺子要尝一下,我和哥哥都争抢着尝第一口。不料,白色的饺子像一条鱼儿似的啪地“跳”到了地上。没等哥哥反应过来,我一把捡起沾了灰尘的饺子,“嗖”地一下吞进了肚里。母亲笑着问我熟了没?好吃吗?我兴奋地点点头,不知说什么好。那一夜,我们全家第一次吃到了带肉味的饺子,那种幸福和满足简直别提啦!
后来,走南闯北,无论工作有多忙,生活多不如意,我总会隔三差五吃上一顿饺子。仿佛不吃顿饺子,生活总觉得缺点什么,心里空落落的。而一旦吃上一碗饺子,心里就觉得踏实,日子就过得幸福美满。而且,自从与当面点师的爱人相识后,我的饺子瘾得到极大的满足。我想何时吃就何时吃,想吃啥馅的就吃啥馅的,仿佛掉进了蜜罐里。
去年除夕夜,爱人忙完手里的活便早早开始包饺子,还在饺子里放了几枚硬币,看我们谁最先吃到包硬币的饺子。大年初一早饭时,爱人把包有一枚硬币的饺子悄悄盛到儿子的碗里,儿子在收获第一份惊喜的同时,指着不同盘子里的饺子问道:“妈妈,你为什么包这么多不同馅的饺子?难道你不嫌累吗?”爱人微笑着回答道:“你最喜欢吃猪肉大葱饺子,你爸最爱吃韭菜鸡蛋饺子,奶奶最爱吃茴香大肉饺子,大姨最爱吃鲜虾鱼肉饺子。每人一大盘,谁都不能少。再说,为最爱的人包最爱吃的饺子,有啥累的呢?”儿子听完,高兴地夹了一个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饺子,蘸了红艳艳的辣椒油吃了起来。
原来,小小一个饺子里,满满都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