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惠丹。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关于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作为唯一的重点建议进行督办。这份建议的领衔提出者是市人大代表、惠东县技工学校副校长陈惠丹。
当选市十三届人大代表以来,陈惠丹始终坚持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参加实地调研,倾心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她领衔提出多条建议,涉及经济、教育等领域。这些建议均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和办理,为助力惠州高质量发展注入能量。
深入企业调研走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履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用心、用情去做,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人大代表这个身份”。这是陈惠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履职尽责,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和具体举措,并取得良好成效。“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家具、制鞋、服装等行业,具有企业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等特点。面对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优势产业只有主动适应,才能够‘逆境生存’。”陈惠丹说。
为推进惠州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陈惠丹深入各县(区)传统企业调研走访,认真撰写了《关于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从提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品牌效益等方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全面分析。该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2024年市人大唯一重点督办建议,并及时了解具体办理落实情况。
聚焦人才培养,助力我市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
作为扎根职业教育一线的人大代表,陈惠丹坚持把履行代表职责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高技能人才。”陈惠丹坚信,人才是第一资源。“要聚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我市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并重视和兼顾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育和投入,致力培养高水平、高标准、特色化的职业技能人才,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提质加速,全面助力我市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
陈惠丹通过深入走访调研,领衔提出《关于推动我市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一方面,优化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整合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另一方面,结合我市产业布局,统筹调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努力构建与产业发展导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精准对接惠州市产业发展和布局,提前谋划做好技能人才储备。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项崇高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陈惠丹说,她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履职。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