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人在面临困扰时会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在各种治疗手段中,“心理治疗”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少患者心存误解,认为“心理治疗就是与医生聊天,没什么实际作用!”“还不如熟人谈心。”“开导的话已经听过无数次了,何必特地花钱再去听……”
其实,专业心理机构开展的心理治疗是有很多种科学手段的,是能够有效解决很多心理问题的重要治疗方式,并不仅仅是“谈心”。接下来,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张静雅给我们谈谈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中的谈话是科学而严谨的过程
张静雅表示,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具体治疗过程采用心理访谈、沙盘游戏、绘画、释梦等手段。虽然心理治疗的过程的确以谈话为主要载体,但是此“谈话”非彼“谈话”。心理治疗中的谈话是基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理论,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适应人群非常广泛,从有轻微的心理困扰但是能正常工作生活的普通人群,到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群体都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只不过,在精神疾病的不同病程期,治疗方式和目标会不同。比如,在对严重精神障碍的急性发作期,医生可能更多以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对疾病认知的健康教育、如何针对急性期症状的应对干预等为主;而在疾病缓解恢复后,治疗的重点会转向发掘自身资源、寻找更多的社会支持、恢复社会功能、预防疾病复发等方面。
据说现在市面上有一千多种心理治疗方法,但是最常用的有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治疗(或咨客为中心治疗),当然,针对不同的求助对象还经常使用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夫妻或婚姻治疗手段。
除了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以外,普通人在某些阶段也会有心理帮助的需求,比如离婚、失业、丧失亲人等,如果感到自己内心痛苦且需要专业的帮助,不妨考虑进行心理治疗。
有别于药物治疗 帮助患者找到“烦恼”背后的根源
15岁的明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有段时间情绪特别差,变得不爱说话,时常一个人偷偷哭泣,甚至还表现出常常请假不愿意回到学校等状况,倍感担忧的父母带他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过心理治疗,医生发现根源在于环境的改变,原来明明转学到了新学校表现出各种不适应,也难以融入身边的同学圈子,时间久了渐渐产生各种不良情绪,而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让明明变得更孤僻。
张静雅表示,心理治疗不是帮助患者直接解决问题本身,比如不能挽回一段破裂的人际关系、没法帮助失业人群找到好工作、不能直接帮家长管教好孩子。心理治疗致力于和患者及家属一起探索“令人困扰的究竟是什么”“这个困扰是怎么发生的”“我的哪些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使得问题加重且持续下来了”,很多人会注意到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内心期待和现实落差、亲子相处模式等“问题”背后的“问题”。等了解到现实困扰的背后隐藏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期待,也许会对自己的状况有新的视角。
和药物治疗等治疗手段相比,心理治疗有自身的特点。对于患有中度以上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基础,常态的是联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如果是中度以下心理疾病或病情达到了恢复期,此时心理治疗可以在稳定病情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我常常跟我的来访者打比方说,我们遇到心理困扰就像不会游泳的人面临溺水,首要任务是把人救上来,就像药物和物理治疗帮助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快速稳定下来一样,但是教会患者游泳也很重要,至于教他们蝶泳蛙泳还是自由泳,这取决于来访者更适应哪种方式。有些人可能一辈子碰不到大水坑,但是谁敢保证自己是那个幸运儿呢?”张静雅这样说。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刘菁 范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