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河镇嶂背村民俗表演《畲族婚嫁》登上全国“村晚”舞台。
竹竿舞、鼓舞、迎宾仪式、婚嫁习俗……日前,博罗县横河镇嶂背村首次登上全国“村晚”舞台,这个畲族小山村吸引了超30万人次围观。畬乡文化不仅火遍全网,还引爆现场人气,村民准备的乌米饭和各式饮料小吃,在距离“村晚”开场还有两个小时就已卖见底。
以“村晚”形式展现特色文化,让地域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出圈”,是博罗在文化焕新中的一项有益尝试。近年来,博罗县做好文化赋能文章,推动文化瑰宝焕发新机,让文化密码有了新解法,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以文化活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文化焕新
畲族歌舞燃起“年味”
博罗秦时置县,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缚娄古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相辉映,沉淀着浓郁的历史韵味和特色。
横河镇嶂背村是博罗县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畲语、婚嫁、迎客等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畬乡文化逐渐被遗忘。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东风,嶂背畲族村积极谋划,在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畬乡村歌、畲语教学、畲族歌舞等让畬乡文化再次走进百姓的视野,更在畲族村民中不断传承、发扬。去年,嶂背村组建村民歌舞队与学生歌舞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畲族歌舞培训,成功打造出一批具有畲族特色的歌舞节目,并与上良民宿展开文化活动合作,吸引了大量游客,成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嶂背村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成功接待了多地多个旅行团,为村里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2025年元旦及春节,畲族歌舞队在罗浮山景区精彩亮相,畲族歌舞燃起“年味”,进入更多游人的视野。
2025年1月初,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横河镇嶂背村位列其中。嶂背村党支部负责人蓝计香和博罗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一起筹划,召集村民精心准备和排练了12个畲族特色节目,展现畬乡特色。2月11日,这场不同凡响的“村晚”如约上演,挣足了人气。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全平台收看超30万人次。来自深圳的摄影“发烧友”黄先生说:“现场的氛围太热烈了,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精彩,尤其是畲族民俗表演,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村文化气息。”
畬乡文化在全国“村晚”舞台完美展现,文化品牌打得响亮,开启了解锁畲族“文化密码”的新功能。未来,嶂背村将继续深入挖掘畲族文化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品牌,通过与多行业合作壮大歌舞团队,丰富民俗体验活动,形成一系列文旅体验产品,“文化+旅游”相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文化碰撞
多元组合擦出绚烂火花
推动文化振兴,让文化瑰宝焕发新机,博罗一直在行动。
作为文化名山,罗浮山文化包罗万象。其中,葛洪有着重要的地位。2024年国庆,罗浮山景区推出原创情景剧《道医济世》,以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兼医药学家葛洪及其妻子鲍姑、黄大仙等历史人物为原型,讲述了他们在乱世中如何运用精湛的医术拯救苍生的故事。2025年春节,罗浮山在《道医济世》的基础上,推出原创情景剧《罗浮医道》新春特别版,在延续前作《道医济世》亮点的基础上,融入浓郁的春节元素,为游客带来独一无二的文化体验。《罗浮医道》以“祈福”为主题,打破传统舞台的局限,采用移动式表演形式,让观众在游览过程中随时偶遇精彩片段,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实景剧场中。融汇了葛洪文化、中医药文化的情景剧《罗浮医道》闹新春,助推罗浮山朱明洞景区日接待游客量达2万人次。“很好看!很唯美!”来自深圳的游客李先生说,“这个情景剧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罗浮山文化,了解葛洪。”
如果说情景剧的上演是多元文化展示形式的创新,那么文化融合、碰撞与多元组合,则带来了文化传承的另一种体验。
在博罗县麻陂镇,“红女”这一文化IP响当当。“红女”在麻陂是不屈精神的象征。60多年前,麻陂大部分男性劳动力都被调往石坝镇建设黄山洞水库,因此在麻陂建设另一座水库的重任就落在了妇女的肩上。那时1000多名麻陂妇女日夜奋战,用柔弱的身躯,历时2年多修筑了库容量近600万立方米的红女水库。她们用肩挑、用手扛,完成修水库的壮举。从去年开始,红女这一文化IP的传播有了新的载体——惠州首支红女英歌队诞生,把红女不屈与敢于奋斗的精神注入英歌中,让更多人熟知红女文化IP。去年国庆节,麻陂红女英歌队在西湖开展文化巡游,惊艳“出阁”,吸引了众多目光与关注。今年,在博罗县迎春花市上,麻陂红女英歌队上演精彩表演,所到之处都集聚了大量人气。
文旅融合
打造引领区乡村酒店集群
文化的活化,还体现在“文化+”对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赋能。
一村一故事,一镇一特色。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博罗持续擦亮“罗浮山下四时春”文旅IP品牌,不断丰富文旅业态,通过全面导入链长制,打造了罗浮山、古城文化旅游等优势文旅产业集群,同时培育了园洲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
如今,借着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东风,博罗县正全力打造引领区乡村酒店(民宿)集群、千亿级中医药康养产业集群、县域副中心文商旅产业集群以及古城文化旅游休闲区。其中,博罗县致力于挖掘南药瑰宝,培育文旅康养新业态。在引领区建设中,充分利用罗浮山中医药和文旅产业的基础优势,构建千亿级中医药康养产业体系。
2023年以来,博罗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县城“老城区新活力·提品质补短板”项目,焕发老城新活力,保留活化老城历史风貌和文化韵味。该项目涉及罗阳街道4个社区,总面积约1.1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6.9亿元,整体构建“1核心·2门户·3组团”(即打造古城人文体验核,构建西部门户、东部门户两大门户,建设葫芦岭遗址组团、东江滨水休闲组团、宜居生活组团三大组团)空间结构,助力古城高质量发展。未来,博罗县将推动“文化+商业+休闲”的新型古城商圈建设,使老城焕发文化旅游休闲新活力。
接下来,博罗将深挖罗浮山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特色资源,更好统筹罗浮山周边资源,推动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其中,围绕中医药这一特色产业,建设康养特色中医医院,大力发展精准医疗、中医康养产业,谋划打造中医药健康谷;依托最美旅游公路,制定推广个性化精品旅游路线,培育一批高端乡村酒店和精品民宿,进一步丰富文旅体验;深挖“葛洪”与“罗浮山”文化内涵,探索开发具有罗浮山特色的大型舞台剧等演艺作品,努力推动引进大型沉浸式文旅项目,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旅消费,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