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加速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力打造6个百亿产业集群

2025年02月19日惠州日报龙门新闻
字号:T|T
    惠州龙门产业园区是龙门县产业集聚主阵地。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惠州龙门产业园区是龙门县产业集聚主阵地。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2024年,龙门县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23亿元,增长4.2%,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9.13亿元,增长20.6%,增速均列全市第一。

人勤春来早,万事日相催。日前,在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龙门县分会场,集中动工、签约的重大项目涉及工业、文化、旅游和民生建设等多个领域,其中动工11宗,总投资20.6亿元;集中签约17宗,总投资60.93亿元。这些优质项目的动工和签约,将为龙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提供重要支撑。

2025年,龙门提出要锚定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6个百亿产业集群目标,大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力构建具有龙门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龙门样板。

不断发展壮大产业

积极培育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近日,龙门县委书记刘洪添等主要领导带队到龙城街道和惠州龙门产业园区检查重点项目建设及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一行先后前往龙城街道温泉文创园、温泉体验区建设项目,惠州龙门产业园区幼儿园、高中项目,龙祥兴科技有限公司、恒茂科技有限公司等地,详细了解项目建设、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一年之计在于春。记者在惠州龙门产业园区看到,园区内各企业正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开足马力抓生产、抢进度,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龙门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在惠州市开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机器设备,全力以赴投入生产,确保按时保质保量交付订单。该公司总经理诸荣建介绍,公司2月5日复工生产,目前生产线上整体设备、生产线的布局已经安顿好,开足马力生产,力争实现大发展,为龙门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是关键因素。去年以来,龙门乘着“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东风,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提速项目建设,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动工、投产,全力拼经济、促发展。

据统计,2024年龙门新增工业供地32宗,面积1355亩,同比增长166.7%、132%;德赛、志特、粤港澳装配式、大芹威士忌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全年新开工供地项目23宗,计划总投资95.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8.6%、371.1%;新入库工业项目68宗,计划总投资94.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118%;完成工业投资49.13亿元,增长20.6%,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居全省县域前列。

进入2025年,龙门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市场潮流,围绕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医药与生命健康、装配式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培育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致力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新型建材、功能膜新材料、新型储能、医药健康和食品、智能制造6个百亿产业集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澎湃动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项目一队伍”,产业园服务精准护航

近年来,龙门围绕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医药与生命健康、装配式建筑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同时,聚焦“百千万工程”,把握对口产业协作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通过与深圳市龙岗区、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对口产业协作,培育发展功能膜新材料产业,打造“湾区龙门·华南膜城”。据统计,去年龙门共引进项目81宗,总投资151.2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6宗,总投资88.2亿元。

坐落于惠州龙门产业园区的鑫亚凯立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云松集团,是该集团在华南地区最大的生产研发基地,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光学硅油离型膜、光学氟素离型膜、光学保护膜、电池胶、UV/热减粘胶以及其他电子粘胶制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拓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在生产车间里,各条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设备,一片繁忙景象。“过去一年,我们的销售额增长20%,整个集团的销售额也增长了18%以上。种种积极作用带动下,我们相信今年公司的士气和氛围会比往年更好。”该公司总经理鹿立松接受采访时表示。

惠州龙门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主阵地,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园区管委会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成立企业服务部,建立“一个项目一支队伍”服务机制,由领导干部包干服务和挂点经办人员“一对一”精准服务,为项目落地登记注册、用地、建设报批等全流程提供“代办制”“包办制”服务。同时,园区管委会主动对接县职能部门,提前配备用地指标、用地规模和林地指标,全面推行熟地出让、净地交付,提前协调解决企业入场建设前临水、临电、生活排污等必备要素,推动工业项目摘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2024年,新开工项目从供地到开工平均耗时仅5.5个月,全市排名第二;新投产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平均耗时仅22.4个月,全市排名第一。

龙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项目审批流程改革,将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整合为注册登记、用地报批、建设报批三个工作流程并联同步实施。同时,采取“预审制”“容缺制”“信任承诺制”,项目签约后由园区管委会将项目建设涉及的审批流程清单提供给企业,提前精准落实各项工作。企业在竞得土地之前,可根据园区提供的用地红线图提前开展总平面图设计、勘探等前期工作,县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送审的材料进行预审、备案,一旦企业完成土地摘牌后,马上按前期预审备案的资料出具相关证照,压缩审批时间,全力推动审批提速增效。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