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程作为今年市政府将重点抓好的“十大工程”之一。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纷纷建言献策,助力惠州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算力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计算能力资源分布存在不平衡现象,惠州在计算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及资源运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市人大代表、民建惠州市委会办公室主任王焕提交《关于惠州市算力产业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的建议》。
王焕建议成立“算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府部门、业界专家及企业家代表共同参与,全面负责我市算力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协调推进及确保执行;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实施惠州市算力领域人才吸引与培育项目,面向从事算力产业的专业人才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来惠投身算力产业发展,为推动惠州算力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支持“链主”民企“建圈强链成态”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市工商联提交《关于助力民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建议惠州民企培育新质生产力,融入惠州产业链、生态链。
该建议提出,强化“链主”企业“建圈强链成态”引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链主”民企开展“建圈强链成态”活动和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搭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分享制造平台,形成“链主”民企顶天立地、中型企业承天启地、小型企业铺天盖地的链式协同发展新格局;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民企技术改造投资和项目建设,满足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理发展需求;优化民企创新资源配置,实施产业升级、技术改造补贴等奖补措施,构建有利于民企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立民企产业投资基金,培育支持新兴技术产业化民企项目。
开发技术应用场景创新“首发经济”
应用场景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合点。民建惠州市委会提交《关于打造新技术应用场景,推动“首发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
该建议提出,可选取惠州“2+1”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可支撑生产且与前沿创新方向结合紧密的产业方向进行重点支持。一方面,通过应用场景打造吸引源头科技资源支持惠州项目,奖补资金以“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等形式跟进投入;另一方面,为应用场景打造成功后的批量生产做好土地、生产制造能力、供应链方面的布局准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力争新技术新产品在惠州形成有客户实际参观的应用场景、有定制化研发的能力、有大规模量产满足客户需求的实力,可以一站式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求,打造更多的“首台套”“首批次”,推动“首发经济”在惠州创新发展。
对“预付式”消费行业加强监管
作为新型消费方式,预付式消费能够让消费者享受价格优惠和支付便利,经营者得以快速融资、稳定客源,但优惠、高效消费背后也存在着诸多监管风险。市人大代表、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主任、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杨择郡提交《关于加强对我市“预付式”消费行业监管的建议》。
杨择郡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基础上,适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夯实预付式消费监管法律依据;健全预付式经营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预付卡发行门槛,推动建立商务、税务、银行机构、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监管机制;探索搭建我市预付消费卡协调管理平台(APP或小程序),针对商户、消费者设置对应的应用场景。此外,平台应同步设置风险预警场景,对商家社保缴纳、税务缴纳、人流量、资金流水、投诉等各类数据进行汇总,将经营、纠纷、信用等异常信息进行动态警示,对因服务质量、正常经营不善、恶意圈钱跑路等引发的投诉纠纷形成“事前有预警,事中有研判,事后有处置”的全过程闭环处置。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谢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