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建设获全国通报表扬,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亮出2024年“健康答卷”,同时部署新一年健康惠州建设工作,锚定办好“家门口”医院、实施“一镇一名医”固本强基行动、加快推进“两院一体”建设等目标,让群众更有“医靠”。
打造高水平县(区)级综合医院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惠州。办好用好“县(区)第二人民医院”,实施“一镇一名医”固本强基行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百千万工程”。三个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持续深化,龙门县总医院获评第八届“县域医疗榜样力量”系列“医共体建设标杆奖”。“县(区)第二人民医院”专科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市98间基层医疗机构有94间达到服务能力“合格标准”及以上,46间通过“推荐标准”。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13个乡镇18间卫生院建设了24个名(中)医工作室,同步实施“一镇一名医”固本强基行动。在首批15个试点未来社区设立“健康驿站”,更高效满足居民健康服务需求。1044间村卫生站全部实行一站式结算,全年共有51.57万人次在“家门口”享受就医报销服务。医疗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完成龙门县龙江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第二批轮换进驻工作,选派56名三甲公立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紧密型组团式帮扶、114名执业医师晋升副高前服务基层。
今年,市卫生健康局将坚持强基固本,大力实施国家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统筹推进强基、扩优、均衡,办好“家门口”医院,让群众更有“医靠”。
据介绍,我市将加快提升县域医院能力水平,以实施惠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均衡建设项目为抓手,打造高水平的县(区)级综合医院,根据县(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和高发外流疾病谱,加强基础专科建设,补齐学科短板,在全市建设150个市级重点专科,遴选申报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让县(区)级专科也能在市域具有影响力。提升县域龙头医院服务能力,推动三个县域医共体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建强县级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推进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加快龙门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落地。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援疆援藏援黔以及纵向帮扶等工作。
我市还将促进县镇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争取更多省市优质资源开展精准帮扶,实施“一镇一名医”固本强基行动,落实每个乡镇卫生院有市级资深专家乃至省、市级名(中)医坐诊带教,助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整体提升当地卫生院服务能力。今年全市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
加快推进5个“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
去年,我市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为高中阶段入学新生开展肺结核筛查4.78万名,为适龄妇女三项免费产前筛查13.2万人次,病毒性肝炎早防早治项目目标人群筛查超10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提高至68.33%,5家“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机构挂牌营业。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确定选址,建成1家公办托育园。全市可提供托位达30139个。健康城市建设获全国通报表扬,组织“健康科普大篷车”为7个县(区)农村居民送去“健康集市”。去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4.22%,人均预期寿命79.83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低于国家和省的控制要求。
“今年,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坚持优质高效,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优化医疗资源区域布局。
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动城市医疗服务能级跃升,全力支持市中心人民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医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支持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博罗县人民医院争创“三甲”,力争全市有医院实现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取得A+等级,在国家级重点专科和临床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进惠州重离子医学中心、市儿童健康大楼、惠州市省级区域职业病防治中心项目建设。
坚持共建共享,实施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措施。着力推动为民服务实事落地落实,用心用情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强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加快推进惠城、博罗、大亚湾、仲恺5个“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打造2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建设9个安宁疗护病区(或安宁疗护中心),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城乡兼顾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1家市级、7家县(区)级具有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推动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5个以上。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苏秉成 廖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