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马铃薯文化节吸睛超千万

超300名农企代表、种植大户齐聚,以“展销+研讨+直播”共绘农业新蓝图

2025年02月2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活动现场烹饪马铃薯菜肴并提供试吃。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活动现场烹饪马铃薯菜肴并提供试吃。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2025年惠东县马铃薯文化节活动结束后的几天以来,引发广泛好评,不少种植户和农业企业纷纷给予肯定和点赞。本次活动吸引逾300名农业龙头企业代表、种植大户齐聚一堂,通过“展销+研讨+直播”形式打造全产业链交流平台。据统计,此次活动通过报纸、网红大V、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累计关注量超1000万。

提高惠东马铃薯知名度

“马铃薯文化节让我们这些种植户很受鼓舞,从中了解到了更好的发展前景。”2025年惠东县马铃薯文化节活动结束后第二天,稔山镇竹园村一名钟姓村民说,举办马铃薯文化节,让马铃薯登上大雅之堂,让薯农对马铃薯产业发展更有信心,期盼文化节能继续举办下去。

“我从广州增城过来,主要是想了解惠东马铃薯目前的种植情况。”广州增城农投农业服务部负责人骆芳芳说,惠东马铃薯种植行业历史久远,当地在新品种试种、产业发展方面不断有新尝试,一直想来看看有没有适合带回增城的种植经验,而这次马铃薯文化节实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愿望。

惠东县马铃薯协会会长、惠州市好世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帝晴认为,举办马铃薯文化节有助于提振广大薯农信心,提高惠东马铃薯知名度,并通过这次盛会让惠东马铃薯广交线上线下朋友,助推高质量发展,其意义积极而深远。

“好多年没这么热闹了,也很多年没看到这么多人在马铃薯种植地参加这种活动了。”惠州市惠和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志强感慨地说,看着文化节吸引了那么多人参加,还有现场多个媒体推介、网络直播等,“适逢今年惠东马铃薯丰收,亩产高达6000多斤,市场价也不错,让公司的业务更火了。”他说,自己有个朋友在铁涌小屯村种植了10亩马铃薯,预计今年可以赚6万多元,很多年没碰到这么好的丰收景象了。

据了解,何志强是稔山范和村人,祖辈是盐民,以海盐为生。随着时代的变迁,海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何志强到了而立之年后,决定从事马铃薯产业。如今,他成立了公司,建起了马铃薯冷库,每年向当地农户收购近3000吨马铃薯,销往全国各地。此外,他自己还种植了200多亩马铃薯,不断探索马铃薯新品种的种植。

在2月20日的马铃薯文化节上,何志强的公司受邀参加,展出了种出的优质马铃薯以及探索新品种的成果,并在该文化节的“薯王争霸赛”中,以单薯4.04斤的成绩一举夺魁,将“薯王”名号收入囊中。

何志强说,惠东县举办马铃薯文化节,让企业、种植户欢聚一堂,庆祝丰收,让惠东马铃薯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宣传。“参加此次文化节,我心情很激动,对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也更有信心。”他认为,政府应该多举办这种宣传推介活动,提升惠东马铃薯的知名度,提振企业和种植户的信心,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共话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产新品种助阵

在马铃薯文化节举办的第二天,惠东县旭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新品种马铃薯试种测算现场会。据该公司负责人苏伟强介绍,此次测算的新品种是“坤元超9”,公司试种了30亩。前期该公司已经与种薯公司尝试了五六个新品种。

“‘坤元超9’马铃薯生育期为90至100天;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直立,分枝少;薯块长椭圆形,表皮光滑,芽眼较浅,薯皮淡黄,薯肉黄色。目前从马铃薯叶茎生长情况来看,整体更适合当地高温高湿的气候,得益于今年良好的天气,亩产预计可达8000斤,新品种的大薯(3斤以上)率高。”苏伟强说。

近年来,该公司在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以及市、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与种薯公司合作研究当地育种的技术,并在高产创新领域不断发力,使得惠东马铃薯产业链更加完整。

惠东抓住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大契机,把握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等众多利好机遇,狠抓富民兴村产业,推行“四新”产业布局(新模式:因地制宜,探索优化“一年三造”的种植模式,进一步提升综合种植效益。新品种:推广良种化种植,提升经济效益;尝试引进彩色马铃薯小规模种植,丰富鲜薯品种结构。新技术:提升马铃薯种植全流程机械化程度,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农户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培训,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绿色种植。新空间:针对不同生长环境优化种植方式方法,探索扩大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集标准化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销售、研发示范、农旅融合于一体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惠东县马铃薯产业提档升级。

搭建产业平台,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搭建“马铃薯+旅游”文化节等推广展销展示平台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惠东县相关部门正积极引导文创机构参与,开展马铃薯农事体验、美食、观光园艺、风情摄影等活动,下一步将探索筹建马铃薯文化博物馆、展览馆,打造马铃薯文化创意品牌,进一步提升“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的影响力。

“我们将持续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国家级行业组织的沟通汇报,探索推动建立冬种马铃薯行业统一标准规范。”惠东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惠东县将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谋划打造马铃薯院士工作站。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与县外有实力的加工企业进行合作,尝试引进和培育加工型企业,推动产业向深加工方向迈进,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

接下来,惠东县将大力支持行业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包括种薯供应、鲜薯销售等信息的马铃薯市场信息综合平台,推动信息“进村入户”,科学引导农户调整优化种植、企业收购鲜薯销售。强化优良品种的研究、引进和推广,丰富鲜薯品种结构,减少病虫害风险。建立种薯质量可追溯制度,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构建良性互动的种收利益联结机制,降低种植风险。

同时,计划将马铃薯产业纳入信用惠东建设重点领域,建立企业、种植户诚信“黑白户”名单,健全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针对性解决赊销模式引发的问题;搭建银企沟通对接平台,推动银行开发金融服务项目,简化和扩宽质押担保形式,适当延长还款期限,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行业协会优化发展,增强行业协会权威性、引领性和服务功能,凝聚行业发展强大合力。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赖金朗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赖金朗 蔡伟健 洪鹊儿 通讯员傅剑锋 马伟兵

◎记者手记

让马铃薯成为惠东“金名片”

2025年春节前后,惠东县从事马铃薯种植的薯农笑逐颜开,当地马铃薯种植不仅丰产了,还丰效了。由于量高价扬,马铃薯如同一个个“金蛋蛋”,让惠东薯农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据统计,2025年惠东春收冬种马铃薯平均亩产达6000斤以上,每斤均价约1.2元,最高为1.8元,全县种植面积8万多亩,预计产值达6亿元。刨去成本,种植户每亩纯收入3000元以上,高的超过8000元。

60多年的种植历程里,惠东冬种马铃薯前期走得颇为坎坷,产量时高时低,价格波动较大,效益严重受制于天气、市场等因素。尽管如此,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惠东马铃薯种植仍朝着健康、长足的方向发展,其间,当地还破解了马铃薯脱毒、育种等难题,使得马铃薯产业茁壮成长。

进入成长阶段的提档升级期,全县马铃薯种植开始推行“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空间”等“四新”产业布局,载入新科技和新技术元素,使全县马铃薯种植产业行稳致远,向阳而生,并取得一个又一个不俗的成绩:“惠东马铃薯”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马铃薯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惠东县获评“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称号、2022年11月7日“惠东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核准注册。

去年以来,在科技手段加持下,以惠东马铃薯为主要材料的蛋糕等糕点相继被研发出来,并迅速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今年1月11日,惠东县旭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马铃薯为原材料,成功生产出马铃薯大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赋能产出的马铃薯大米让马铃薯深加工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也让惠东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令人欣喜的是,在惠东县马铃薯发展潜力更大、底气更足的关键时期,惠东县委、县政府应时举办马铃薯文化节,借节造势,借势发力,有效提高惠东马铃薯知名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惠东马铃薯的春天正在走来,惠东马铃薯的发展前景愈加广阔。坚信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惠东马铃薯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必将成为该县一张“金名片”,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金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