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斗力量。2月28日上午,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基本陈列《华南人民抗战的光辉旗帜》正式开展,展陈面积近1500平方米,展出18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和110件(套)革命文物,运用多媒体互动、场景复原、光影剧场等手段,全景展现东江纵队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敌后抗战、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
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博罗县委宣传部、博罗县委党史研究室、博罗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罗浮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以及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曾德平,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之女尹小平等东江纵队老战士后人代表参加活动,共同见证东江纵队纪念馆焕新归来。
构建“可听、可触、可感”立体课堂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罗浮山会议”召开、中共广东区党委在罗浮山成立80周年。
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位于博罗县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朱明洞景区,毗邻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冲虚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去年,我市成立东江纵队纪念馆优化提升工作专班,组织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博罗县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省内外专家,高效协同,高标准完成纪念馆改造提升工作。
东江纵队纪念馆新展面积近1500平方米,以“华南人民抗战的光辉旗帜”为主题,精选18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文献资料,陈列110件(套)革命文物,运用多媒体互动、场景复原、光影剧场等手段,通过独特的沉浸式观展体验,构建“可听、可触、可感”的立体课堂,实现红色记忆活化传承。
据介绍,改造提升后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展陈功能布局更加科学,设基本陈列展厅、研学厅、东纵足迹长廊、户外景观区、文创区等功能区域,实现教育功能与服务设施有机融合。同时,内容体系更加完善,结合党史研究最新成果,突出党的领导,立足本土特色,系统呈现东江纵队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创造性开展城市游击战和海上游击战、实施秘密大营救以及罗浮山会议召开、广东区党委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彰显了罗浮山地区成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指挥中心的重要历史地位。此外,展陈手段更加多元,运用全息投影、文物阵列、场景复原等技术打造数字化展陈空间,以动态影像还原东纵征程,用沉浸场景再现烽火岁月,构建“可触摸的历史现场”,让革命精神更加直抵人心。
打造文旅融合研学新范式
“这次东江纵队纪念馆焕新归来,空间布局得到提升,很多地方让人眼前一亮,展陈内容更加丰富生动,给人心灵上的触动。”东江纵队老战士后代郑德良表示,新展陈可听、可触、可感,生动展现东江纵队作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的峥嵘岁月,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教育、激励观众。
“我2023年到罗浮山参加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今天重游罗浮山,看到东江纵队纪念馆重新布展,我感到很兴奋,关于父辈的记忆在这里得到重温。”尹小平表示,东江纵队所彰显的伟大抗战精神,始终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尹小平说,她和居住在香港的东江纵队后代们成立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并参与开设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去年,全国8家东江纵队历史纪念馆在罗浮山成立馆际联盟,她希望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与东江纵队纪念馆加强互动,以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江纵队纪念馆展陈升级后,以数字技术重现历史征程、以沉浸式场景还原烽火硝烟、以一百余件珍贵展品传唱英雄史诗,让展陈体系科学化、文物叙事生动化、展教融合多元化,给观众提供220多米的参观流线、40分钟的沉浸旅程。东江纵队纪念馆将进一步构建大湾区革命文化传承新枢纽,打造文旅融合研学新范式,成为滋养大湾区儿女的红色熔炉和力量源泉。
东江纵队纪念馆全年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为上午9时至下午5时。东江纵队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纪念馆将持续挖掘东纵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完善场馆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让纪念馆成为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信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