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版稿件

2025年03月03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18年前,谢旭琛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进入惠州变电运维生产一线。18年来,他用勤奋敬业的脚步,丈量着辖区的每一寸土地。

从毛头小伙到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从获评部门先进个人到惠州市首席技师、惠州“鹅城工匠”、南方电网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这就是谢旭琛的闪光履历。18年来,他用真情守护着万家灯火,更用创新和实干,书写着新时代基层供电人的风采。

锐意进取,研制出接地线电动操作装置

“扎根设备,既要做好传承,又要不断研究新技术,推进技术革命,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提升电网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也是我接下来工作的重点。”近日,刚参加广东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归来的谢旭琛,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是谢旭琛干事创业的支点。多年来,他不断地推陈出新,通过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

10kV开关柜是重要的电力设备之一,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但因结构紧凑、载流大等原因,开关柜往往因发热引发故障。谢旭琛在原工艺基础上,独创10kV GN22-12型大电流刀闸透光验收法,成功解决开关柜大电流刀闸发热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设备健康运行水平。

在变电运维日常工作中,手动装拆接地线是一大难题。“经常一段10kV母线停电,连壮实小伙子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谢旭琛说,针对这一难点,他和同事一起不断修改设计方案,最终研制出接地线电动操作装置,减轻了工作难度,减少了停电时间,该成果获得南方电网工作室优秀成果最具推广价值奖。

……

从业以来,谢旭琛始终坚持脚踏实地,锐意创新,积极推进电力生产技术变革和创新。他牵头开展了31个创新项目,获各级各类科技奖40项,拥有国家专利45项,发表技术论文22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作为广东省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谢旭琛践行自己的带头人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他多次担任广东电网技能鉴定考评员,编写了培训教材11万多字,参与电力工人技能培训,开展技能培训200多场次,累计培训5000多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变电人才,包括高工高技26名、专家22名。

冲锋在前,负责完成近百次变电工程基建和技改项目

一线工作十分艰苦,尤其是变电运维工作。多年以来,谢旭琛凭借良好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坚持做到生产任务干在前、困难当头抢在前,成了同事眼中的“开荒牛”。

2015年,谢旭琛担任惠州供电局第五座500kV变电站——崇文站的筹建负责人。“记得当年面对一片荒山,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安装工艺、设备调试及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并指导现场施工。”崇文巡维中心值班长王祥东说,在谢旭琛的带领下,崇文巡维中心的建设进展非常顺利。

在崇文站历时19个月的建设过程中,谢旭琛共发现缺陷400多项,提出设计优化86项,重点把关设备工艺及隐蔽工程验收,最终实现崇文站的优质投产,年输电105.12亿千瓦时,大大提高了大亚湾国家级石化区电力保障能力。

此后,在谢旭琛主动请缨下,他又参与负责220kV巨力站、220kV绿湾站等重点工程的筹备建设,建成投产后有效解决了惠阳片区及大亚湾北部石化区部分110千伏变电站单电源供电问题。

从业以来,谢旭琛负责完成了500kV能博线等33项扩建工作及500kV鹅博甲线保护改造等63项技改工作,巡视发现并组织处理ABB开关螺栓断裂、MWB电压互感器漏油、泰开220kV GIS开关异响等32起重大缺陷隐患,确保了设备健康可靠运行。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是谢旭琛面对工作的积极态度。18年来,对工艺有着极致追求的他,凭借丰富的专业技能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实现12万余次操作无差错,最大程度上提高供电可靠性,有力保障了辖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一名新时代‘供电人’,就要永葆初心,担当作为,守一隅之地,护一方光明。”谢旭琛说,今后他将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