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扫码看视频
3月4日,农历二月初五,天刚亮,大亚湾澳头街道东升村就热闹起来了。巡游、唱戏、祈福……一年一度的大王爷节开始了!每年这个时候,渔民们都会准备丰盛的贡品,祈愿大家出海平安,鱼虾满仓。2018年,大王爷节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大王爷节不仅是渔民们祈求平安丰收的典礼仪式,更是大亚湾对外展现渔家文化的重要窗口。
巡游祈福 共叙乡情
清晨,东升码头在薄雾中苏醒。渔民们早早便开始忙碌,准备贡品,有牲口、水果、糕点等,大家都穿上喜庆的服饰,戴上华丽的发簪,等候巡游的开始。村里祭拜队伍按姓氏家族巡游。村里的戏台上,一个家族正在祈福;另一个家族则在码头广场上候场。
最热闹的便是“巡游”环节,村民们扛着旌旗、抬着肥猪、舞龙舞狮,敲锣打鼓,渔女们表演划旱船、舞扇,用竹竿挑着水果、糕点等贡品,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戏台走去。锣鼓声、欢笑声充满大街小巷。巡游的队伍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腾。孩子们追着跑,老人们站在路边笑着挥手,外来的游客也被热闹的气氛感染,跟着拍手叫好。
巡游队伍走到村中央的戏台,便迎来巡游的“高潮”。村民们整齐地划动船桨,高声唱响渔歌,舞动的巨龙在阵阵锣鼓声中上下翻腾、气势磅礴,传递着美好的祝福与祈愿。“我们举办大王爷节,祈求风调雨顺。”东升村村委会副主任苏海强说,同时,节日也包含着团结团聚的意味,除了家家户户聚在一起操办节日,离乡在外的村民也纷纷回来共贺节日,凝聚乡里感情。
除了澳头东升村,霞涌街道义联村的岭东、岭西两个村民小组也在同一天庆祝大王爷节。村里主持大王爷节的老人们告诉记者,大王爷节在当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大王爷庙重建于2015年,是村民们祈福纳祥的重要场所。当天一大早,村民们便敲锣打鼓,舞狮、舞麒麟,挑着各式瓜果、糕点等齐聚大王爷庙。全村男女老少一同庆祝,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中午时分,全村人在庙前广场摆起全村宴,共同举杯,其乐融融。
沉浸式体验 带动“非遗热”
大王爷节反映了东升渔民的生活变迁,也逐渐成为大亚湾的一张文化名片。据介绍,20世纪60年代之前,东升岛尚是无人居住的小岛。附近渔民的起居饮食、婚嫁、节庆全部在渔船上进行。1965年,经当地政府引导,渔民们渐渐搬上了东升岛。1983年,全村人集资在东升岛对面的小岛上建了一座大王爷庙,举办了第一届大王爷节。从此,年复一年,这份热闹和喜悦一直延续到今天。2018年,大王爷节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近年来,随着当地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大王爷节逐渐发展成为集民俗、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每年的大王爷节都会吸引大量游客上岛体验,还有许多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采风。每一个热情洋溢的表演,每一位精心打扮的渔女,都成为摄影师们竞相拍摄的焦点。“东升村的大王爷节很热闹,他们的服饰、典礼丰富多彩,是拍摄人文风光的绝佳素材。”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女士说,这是她第二次来到东升村参加大王爷节,每次来都能收获许多精彩的镜头画面。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参加大王爷节,亲身体验,感觉心潮澎湃。”作为大亚湾澳头当地的自媒体达人,何柄熹此次受邀参与巡游。只见她身穿当地传统服饰,盘起“仙姑头”,一边挑着贡品,一边拍摄直播。她用镜头记录下庆典场面,随后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出去,展示“最炫民俗风”,进一步扩大节日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感受到澳头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曾静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