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春茗”搭平台 汇聚英才启新程

大亚湾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激发,吸纳各类人才超14万

2025年03月07日惠州日报大亚湾新闻
字号:T|T
    “人才春茗”活动交流现场。

“人才春茗”活动交流现场。

    高层次人才参观企业。

高层次人才参观企业。

春风起,人才聚。大亚湾开发区2025年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进人才强区建设。近日,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人才办主办了一场“人才春茗”交流活动,以“春茗启新程 才聚大亚湾”为主题,通过实地调研、政策宣讲、座谈交流等环节,搭建起政府、企业与高层次人才深度对话平台,吸引人才来惠来湾就业创业发展,为大亚湾加快建设人才集聚新高地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全区已吸纳各类人才超14万人,其中国家、省、市级人才317名,专业技术人才约3.15万人,技能人才约9.9万人。

实地参观 直观感受大亚湾产业优势与创新生态

活动当天,区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区内高层次人才代表、重点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等近50人齐聚一堂,先后走访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与广东洲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实地参观企业展厅,深入了解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直观感受大亚湾“制造业当家”的产业优势与创新生态。

科研资助、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是人才最关心的问题。座谈交流会上,区相关单位负责人全面细致地为人才代表与企业家们解读大亚湾人才服务举措,以“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彰显大亚湾“引才留才”的诚意与决心,并针对企业代表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栋栋结合自身实践,分享项目落地的经验感想。他感慨道,大亚湾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正加速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未来将吸引更多海内外创新团队扎根大亚湾、共赢发展。

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政法信访办公室主任陈智明表示,大亚湾开发区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众多创新人才、研发团队发展的热土,欢迎广大人才和企业在此扎根奋斗、大展宏图,恳请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大亚湾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亚湾有关部门也将继续当好服务企业和人才的“店小二”,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会人才与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春茗活动不仅加深对大亚湾产业优势与政策环境的认知,更坚定在此创新创业的信心。

“一人一策”

引进急需紧缺“塔尖人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当前,大亚湾开发区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激发,人才工作呈现出蓬勃奋进、积极向好的良好态势。

引才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该区以引进石化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主导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全方位开展招才引智,全年引进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超3000人,其中博士30人;引进培训技能人才超15000人;全年引进科技创新团队7个,发动申报市科技人才(团队)项目共24个。

平台载体提档升级,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激发。坪山河科创走廊去年2月启动建设,已吸引企业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达286亿元,有力夯实高端人才引育的平台环境。去年9月,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揭牌,将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大亚湾落地孵化并实现产业化,协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共同体。此外,埃克森美孚研发中心一期项目计划今年投入使用;惠州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国家、省各类重点项目7项;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承担省重点各类研究项目10项,获认定省新型研发机构、国家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截至目前,大亚湾各类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研究项目共124个,助企增产65亿元。

大亚湾开发区2025年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进人才强区建设。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引育工作,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行动”。采取“一人一策”的办法,引进急需紧缺的“塔尖人才”。依托埃克森美孚研发中心等平台,打造引才前沿阵地。深化“校地企”战略合作,发挥绿色石化产业联盟等平台作用。优化人才安居工作,持续营造高品质留才环境。

区党工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人才办将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继续优化人才服务,持续擦亮“惠聚优才 湾有引力”品牌,锚定大亚湾加快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定位,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诚邀天下英才共建共享大亚湾开发区发展新机遇。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苏超强 贺浩然 张学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