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在惠州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关注“一老一小” 加码民生幸福

2025年03月10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一老一小”关乎民生福祉,是民生保障的重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中涉及“一老一小”的具体安排,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推进育儿补贴政策落实,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生儿育女”方面的内容,格外引人关注。

“暖心的举措回应百姓期盼,彰显民生温度。”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徐蓉说,政府工作报告为提升生育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方面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将根据上级部署,继续制定完善促进生育政策,推进发放育儿补贴政策落实,并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抓紧制订《惠州市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发展补助的实施方案》,“今年将建设1家市级、7家县(区)级具有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推动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5个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放育儿补贴’,让人眼前一亮,对广大育龄家庭来说,减轻了生育的后顾之忧。”市民刘女士说,当前养育成本高让不少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真希望好政策尽快落实,真正为生育减负、为幸福增色。”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学前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降低了家庭教育成本,有利于提高生育意愿,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张宾华说,希望多管齐下保障政策的实施,“今年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是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法律依据,希望更加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性,加大财政支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各地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同时,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学前教育,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扩大养老服务消费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3亿,到2035年将突破4亿。全国两会期间,银发经济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惠州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60.1万。“银发经济蕴含着巨大发展机遇,将为经济注入新动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扣老年群体多元服务需求,在夯实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扩大养老、康养服务消费,促进银发经济多业态发展,“今年将推进居家适老化产品‘焕新’工作,对轮椅、助行器等11类产品给予消费补贴,开展我市首个‘养老服务消费促进月’活动,激发银发消费潜力。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依托养老服务设施、国企物业、餐饮企业等开办长者饭堂,探索邻里互助等助餐服务模式,打造一批适老产品体验店,探索建设集衣食住行、康养旅居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徐俏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也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通过社区场景深度链接政府规划与市场需求,让养老事业与银发经济在社区单元实现价值共生。”徐俏表示,可规划建设银发经济创新园,集聚康复辅具研发、老年文娱设计等企业,开发社区闲置空间打造“养老创业工坊”,培育家庭照护培训、适老化改造等小微业态,并出台相关举措,激活老年教育、旅居康养等消费需求,形成“服务带产业、产业促服务”的良性循环。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周智聪 马海菊 范文燕 通讯员叶礼全 廖杰文 蔡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