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体验编钟演奏。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原始瓷豆。

青铜甬钟(仿制品)。

听听3000年 历史的回音
这个春天,让我们循着青铜器的光芒,走进惠州博物馆,探寻岭南秘境。
1月,惠州博物馆“古国寻踪——缚娄与先秦考古发现”展览开展,集中展出了在梅花墩窑址、银岗遗址和横岭山墓地等重要遗址考古发现的惠州先秦时期百余件青铜器、陶器及玉石器等。此次展览开展两个月以来吸引约8.2万人次参观打卡。
展览内容分四大部分
本次展览在惠州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展厅展出,面积约750平方米,展线约126米,分为“钟鸣鼎食 王朝气象”“寻踪问迹 南陲之南”“越之沃野 宜为都邑”“古国文明 星耀岭南”四个部分,全面展示惠州先秦考古发现研究成果。陈列内容以惠州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以“缚娄”和惠州考古的文献资料为辅,采用场景、多媒体等表现形式,真实直观地展示惠州地区先秦考古发现研究成果。
踏进展厅,惠州出土的青铜重器映入眼帘,这些镌刻着神秘图腾的国家一级文物,不仅是惠州考古史上最重磅的发现,更暗藏着解开“缚娄”古国存在之谜的关键线索。序篇“钟鸣鼎食 王朝气象”,介绍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时间、特点和划时代意义。
相传,南方曾有一个名为“缚娄”的古国,随着秦军南征、南越王赵佗和辑百越、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缚娄”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仅留寥寥几笔见于史书之中。
第一章“寻踪问迹 南陲之南”则从各种古籍的字里行间捕捉“缚娄”古国的身影。
第二章“越之沃野 宜为都邑”主要展示惠州先秦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东江中下游一带发现了先秦时期的居址、墓地、陶瓷窑址,为探寻“缚娄”古国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线索。以博罗横岭山墓地为代表的商周时期考古发现显示,秦以前博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本章节中,横岭山墓葬群出土文物首度系统展出。横岭山墓地是广东迄今为止所发现和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数量最多、出土物最精美、品种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墓葬,其发掘和研究首次在岭南建立了科学、可靠、完善的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编年标尺,为探讨广东青铜时代问题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博罗横岭山墓地也被评为200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人聚成邑,邑聚为国。第三章“古国文明 星耀岭南”则总结了“缚娄”古国及相关考古发现在岭南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相关研究显示,中原古国的兴起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岭南古国的形成在青铜时代,大约是商周时期。古国相关的考古发现是岭南文明进程中“礼教南疆”的重要见证,是中国古代文明多源性和接力式发展的其中一环。通过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和东江流域(博罗地区)先秦时期聚落考古调查,岭南地区青铜时代的社会面貌将会更加清晰地还原。
设置亲子互动区让历史文物可触可感
亲自敲响青铜编钟,感受金石之声穿越千年而来;驻足对望夔纹之眼,感悟先民的图腾语言;阅读趣味文明科普,见识五千年中华文明……为了让展览“活”起来,惠州博物馆特别设置了亲子互动区,让历史文物可触可感。
“这次展览让我认识了惠州,燃起了对考古的兴趣,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收获颇丰!”“宛如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探秘,在领略‘缚娄’古国神秘美丽与惠州先秦辉煌文明的同时,更唤起了我们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编钟体验太棒了,下次还来!希望再多点展品。”……此次展览设置了互动墙,墙上贴了不少市民游客对参观本次展览的感受,真挚又热烈。
记者了解到,为庆祝惠州博物馆成立45周年,惠州博物馆特意准备了10万张“古国寻踪——缚娄与先秦考古发现”特展纪念票免费发放给市民游客,5月10日前可凭纪念票副券到惠州博物馆一楼惠博文创区抽奖。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谭琳 通讯员伍婉华 王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