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四诊仪”为患者把脉。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摄

扫码看视频
惠州中医上演“科技大片”!市民前往医院就诊时,不仅能遇到白大褂老中医,还能见到可以“望闻问切”的机器人。原来,这是惠州和上海国民集团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数字中医”。这就好比给传统中医装上了“智能大脑”,让千年医术秒变“科技尖兵”。
4分钟完成检测生成个性化中医体质报告
3月11日,记者走进惠州市中医医院发现,候诊区多了一台“中医四诊仪”。这是一台智能数字中医检测设备,只要按指引对着它伸舌头、露手腕,仅需4分钟就可完成检测,并自动生成个性化的中医体质报告。该设备可以自动捕捉舌象特征、脉象特征,连熬夜所致的暗沉脸色也逃不过它的“慧眼”,“望闻问切”的反应速度让人大开眼界。在生成的报告中,不仅有体质检测结果,还有针对体质提出对应的运动、起居调养等养生建议。
“通过深度集成智能数字中医检测设备等一系列技术装备,从‘诊前’到‘诊中’再到‘诊后’,实现全面智能化升级,涵盖体质辨识、辨证论治、辅助诊疗及健康管理等多个核心环节。”中医四诊仪项目工作人员介绍,“数字中医”示范项目打造了“数据驱动决策、智能辅助诊疗、云端健康管理”的中医药特色智慧服务闭环,构建了精准化、个性化中医药服务新模式。
DeepSeek加持,中医AI变身“扁鹊助手”
在中医诊室里还藏着一个“数字中医大脑”——中医AI大模型,目前已成功融合DeepSeek前沿技术。
记者看到,一位医生通过医院系统登录中医AI大模型,调取患者的体检报告后,中医AI大模型就会对患者不合格的指标进行标红,解释指标提示的疾病风险,并给出相应的用药和养生建议。
据介绍,中医AI大模型已深度掌握超千亿词元医学数据,涵盖现代医学指南、临床路径、古典医籍、中药方剂库,相当于同时掌握了3000年中医经验和现代循证医学体系。同时,特别加载数十万份中医舌象、脉象多模态数据,能把“舌苔厚腻”“脉象细数”等原本抽象体征描述转化为可量化的AI诊断参数。
在DeepSeek的算法优化下,这个“数字中医大脑”具备复杂病例的多模态分析能力、中西医诊疗方案融合能力、个性化健康管理推演能力,相当于给每位中医师配备了24小时在线的“扁鹊助手”,辅助医生为患者定制更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业内人士表示,这套“智能+中医”的组合拳,以数字技术重塑中医诊疗价值链的实践,不仅提升中医药服务效率,还将培育出“智能辨证”“云上治未病”等新型服务模式。
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中医医院、市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县区中医医院等全市8家试点医院已全面开展中医AI的深度应用。截至目前,智能数字中医检测设备累计完成检测7.5万余次,数字医疗辅助系统使用量达2.3万余次,中医AI大模型推理调用量达17.4万余次。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段欲军 廖杰文 施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