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西辽河流域,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已发现700多处红山文化遗址。
“我的家乡赤峰市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命名地。”赤峰博物馆的志愿者张志佳说。在赤峰市东北郊,有一座名叫乌兰哈达的红色山峰,乌兰哈达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赤峰这座城市因此得名,红山文化也因此得名。
张志佳从小就喜欢去博物馆看红山文化的玉龙、玉鸮、玉蚕等各类玉器。触摸历史的感觉令张志佳着迷,他也希望更多青少年能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快乐,于是报名成为赤峰博物馆的志愿者。
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2024年,红山玉龙“家族”又增添新成员,考古人员在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发现一件长15.8厘米、宽9.5厘米、厚3厘米的玉龙,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体量最大的一件玉龙。
这件新出土的红山玉龙,不仅成为专题展览、学术讲座的“明星”,也为文创设计者提供了灵感。赤峰文旅集团松山斋文创公司负责人郭磊参与红山文化文创产品研发已有4年时间,他和同事先后推出以红山女神像、勾云纹玉佩等红山文物为原型的文创产品,最近正计划推出新的文创冰箱贴。
“我们设计的文创产品,不仅要颜值高,也要细节好、底蕴足,希望能成为游客了解红山文化的小小一扇窗。”郭磊说。
赤峰学院文物学专业研究生李嘉伟也希望未来通过参与考古工作,挖掘出更多红山文化的文明密码。“考古是与古人对话的一种方式,每一件玉器、每一块陶片,都可能蕴含着先民的故事。”李嘉伟说,“未来想将更多红山文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红山文化如灿烂的星辰,划过历史的天空,如今也依旧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在赤峰,参加红山文化主题研学,欣赏交响乐《红山曙光》、舞台剧《万古红山》,品尝一桌文化味与烟火味兼具的“红山宴”……红山文化正从文化概念发展成文化体验,以新的方式实现保护和利用。
(据新华社)